洞察消费者需求创建更精准洞见
企业常常被各式数据淹没,但如果只沉浸在数据里意义并不大。要把数据变成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才有价值,最好将洞察结果转化为战略,切实推动业绩增长。若想做到这点,就要明确出消费者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消费者真正看重心理功能层面较为复杂的产品或服务,这点很难一下子描述清楚。一般来说,减少焦虑或是引发怀旧情绪等情感体验与功能上的作用一样重要,例如节省时间和精力。管理者怎样才能为产品服务找到最佳附加价值呢?
据麦肯锡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有84%的管理者承认创新在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要,然而,94%的受访者都对本公司的创新表示不满意。大部分人都认为很多创新方面不够进取,而且10年来没什么改观。
理论上不太可能。但企业确实一直都不太了解客户。大数据带来的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数据的多样性、数量和采集数据的速度,分析工具也日渐成熟。在很多企业创新的过程都是结构化和有高度纪律化的,从事研究的人才也都非常娴熟。
哪里出错了?据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和其他作者表示,问题在于企业虽然积累了海量数据,却没能精准预测哪项战略会成功,哪项战略会失败。现在的数据都只是研究了关联性:“这个客户跟那个看起来差不多”或是“68%的客户都表示喜欢A多过B。”须明白,关联性跟因果关系很显然不是一回事。
[大思路]
动荡时期公司应采取何种外交政策
冷战结束后平静了一段时间,如今地缘政治再起。超级大国并不愿出现武力对抗局面,所以当今并无世界警察,也没什么“邻国制衡”策略,不过越来越多暴力集团和国家想挑战现有秩序。身为企业,不能指望世界每个角落都能靠着力量实现微妙平衡,或是超级大国外交策略保障下对保持现状的承诺。在新现实下,最成功的跨国公司要钻研国际事务,并在公司经营策略上灵活应用。
[前沿]
人们辞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企业执行委员会(CEB)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人力资源部门以为有些因素会“刺激”人们萌生换工作的想法,例如业绩评估或是发年终奖。但其实无关工作的事情对此影响更大,例如逢五逢十的生日,老同事聚会,或是工作纪念日等(例如入职五周年)。这项研究也帮助企业更了解员工重新考虑职业发展的原因,如此一来,管理者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挽留核心人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