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击败李世石让人工智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又一个“风口”。全球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4年的4.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50.5亿美元。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正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与市场“蓝海”,国内外众多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布局这一产业链。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7月16日举办的“2016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北京)暨全球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分享了创新工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解读和投资布局。本次大会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硅谷高创会和北京创客空间联合主办。
李开复认为创新工场的专长是做技术型投资,洞悉趋势的崛起,并对相关领域做早期布局。创新工场2009年关注移动互联网,2011年关注娱乐内容,而2016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已经在这一领域投资了25家公司,将近1亿美元。
在李开复看来,谷歌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它启动时间最早,拥有世界最大的数据集,加上多年累积的技术人才和研发实力,让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
无人质疑人工智能的火爆,但想在这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并非易事。原因:一是这一领域还没有平台化;二是需要海量的数据;三是人类很难借鉴机器人学习的经验,AlphaGo没法告诉你它是怎么击败李世石的。企业和组织要克服这些难点,第一要拥有数据、垄断形成闭环数据和标注数据;第二要购买机器;第三要找专家。
在会议间隙,李开复接受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采访,除了人工智能之外,他还回答了一些创业者关心的话题。
HBR中文版:很多人提到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是中国能够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竞争的领域,你怎么看?
李开复:过去20年,我觉得中国在创业领域做了非常好的迭代式创新,就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快速满足这种需求的创新。同时把市场红利和融资的机会很好地利用起来。
最近,我们观察到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领域,国内的创投资金和创业者的想法和动作越来越多,这一状况跟美国非常类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创新创业国家,也有可能成为第一,至少在产业价值方面有可能。
HBR中文版:我们的差距在哪?
李开复:最大的差距是教育方面,弥合差距靠资金投入和狼性创业者是不能解决的。美国人从小的教育是思考为什么,鼓励挑战权威,是去学一件事情的理由,而不只是学习重复性的方法。
亚洲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应试教育。只要这个不改变,我们会继续出现聪明、能干和执行力强的创业者,但很难出现诸如乔布斯和马斯克那样进行颠覆性创新的人物。因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个性可能会被压抑,才华难以发挥出来。
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教育方面多做思考和改善,培养颠覆性创新人才,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创意空间,鼓励他们挑战权威和容忍他们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他们更加耐心的鼓励和支持。
HBR中文版:创新工场挑选员工的标准是什么?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公司要基业长青,未来方向一定要明确,还需要非常清晰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要跟员工们个人努力方向一致。
创新工场的价值观是成为最懂科技的投资机构,给创业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所以我们招聘的人应该具备这两种心态,否则会没有归属感。当然,我们还看重人品、聪明和执行力等。
HBR中文版:你是如何挑选创业者的?看重他们什么特质?
李开复:首先,我们看创业公司要看“老大”。在中国的公司一定有一个“老大”,他是否有担当、执行力,学习能力是否很强,在面临各种挑战时团队是否愿意跟随他。后一点特别重要,有些人说这就是狼性、是独裁,其实未必。像比尔·盖茨,他给人的感觉并不那么强势,但是他的文质彬彬以及在技术方面的轻车熟路凝聚了整个团队。只要“老大”能够凝聚团队,性格内向、外向都没问题。
第二,我们特别重视创业者的专注。一个创业公司的资源和资金都是非常有限的,这要求创业者不能做太多事情,要专注,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的发展。
假若一家创业公司有一位“老大”,很聪明,员工也服从他的指挥,但他每天有一个新点子,不断尝试新创意,那就问题严重了。创业者一定要专注,先把一件事干好,再进行下一个。很遗憾,聪明的人一般专注能力不强。我们要找的是既聪明又专注的创业者。
最后,我们看重的创业者一定要有实干精神,要自己卷起袖子把事情做成。在创新工场开张的初期,哪怕是谈房租,我都会亲力亲为。创业者如果不能身体力行,那很难理解整个工作流程,不会不断改善流程也不会取得员工的信任。( 李全伟| 编辑)
齐菁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