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全面转型 已经显现成效
如何评估建设银行最近几年的转型努力?9月8日举行的CCB2020转型发布会上,建行的自我评估是:
转型以来,建设银行在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和智慧型银行五大转型方面取得进展,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综合化经营子公司金融资产规模增长了161%;非利差收入在集团收入中的占比较转型前提升了10个百分点。
综合性。综合化经营格局更加完备,子公司业务发展迅猛,成为集团增长的新功能。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行业第一,建信租赁的租赁投放额行业第一,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居银行系首位,建银国际保荐承销、并购项目数量均居同业前列。集团收益来源日益多元。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净利润增长了90%。集团内部紧密的战略协同不断深化。
多功能。初步构建了产品丰富、优质全面、响应及时、服务便捷、客户体验市场领先的多功能服务体系。如今的建设银行,在满足客户投、融资需求上,已远远突破了存款、国债、信贷等传统银行产品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组合。多功能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推动了建行客户群体的不断壮大。
集约化。在集约化转型的过程中,建设银行加大部分业务形态和管理机制的集约化程度,运营效率大幅提升。1.5万个网点中99%可以办理综合业务,客户体验也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同质化、标准化作业的集约化切分,实现集中处理替代分散处理,材料耗费、人力费用等运营成本每年可节约4400多万元。
创新型、智慧型银行。在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中,建设银行全面应用现代技术、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开展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机构、核心企业、公共平台合作,创造了如代发农民工工资、ETC等诸多服务客户的新模式、新产品。运用大数据方法和模型工具,在精准营销、产品创新、风险防控、流程优化、营运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应用,在无贷户数据挖掘、小微企业早期风险预警等项目上都取得了实际成效。
实现了服务国家建设更加有力。从贷款到综合性投融资、从融资到“融资+融智”,建设银行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基建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对接国家重大项目9700多个。发挥建行专业优势,以融智的方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倾力服务社会民生;坚持把“小企业”做成“大事业”;持续加大“三农”服务力度。
国际化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市值多年稳居全球银行业前列。海外商业银行客户突破36万户,资产总额已达1.34万亿元,较2014年年末增长41%。通过投资并购、境外发债、国际银团、项目融资和出口信贷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有力支持近500个企业“走出去”重大项目。
风险防范能力日趋增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不仅满足了国内金融监管的要求,也达到了国际金融监管的要求。风险损失的吸收消化能力不断增强,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国内银行业首位,拨备覆盖率领先于国际大行。面对经济下行能力,展现出较强的应对经济波动能力,不良资产加速暴露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人物小传
王洪章:
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生于1954年7月,中国辽宁省昌图人。
简介:王洪章1978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11年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至今,大学毕业后即进入金融系统工作,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任职,在担任建行董事长前,王洪章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
王洪章给外界的印象是低调但敢言。他兼具宏观视野,又熟悉银行业务,因此,在出任建行董事长一职前,外界就对其有着极高的期许。王洪章也不负众望,“从来建行第一天起就在思考转型”。
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建行制订了《转型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建行发展方向是成为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综合化银行集团。为此,建行计划到2020年实现集团总资产表内外合计27万亿元,其中表外16万亿元,年度利润超过3000亿元。
目前建行的综合化银行集团业已成型,旗下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人寿、建信信托、建信期货、建信养老金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等多家境内子公司,还有建银国际一家境外非银行类子公司,以及27家村镇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拥有各类牌照数量位居国内银行业前列。此外,建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个将养老金业务分拆的银行。
王洪章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银行家,他根据自身长期从事商业银行和金融调控、金融监管的实践工作,著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等书籍和论文多篇(部)。他还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