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英文版首度联合研究推出:中国100位最佳CEO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首次引进英文版“全球百佳CEO”的研究体系和客观评估方法,检验中国企业领导人的长期绩效。有哪些企业家坚守长期主义战略,并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恒久的价值?本刊2016年“中国百佳CEO”榜单将为您揭晓答案。
从2010年开始,《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已经发布了5次“全球最佳CEO”评选榜单。与其他媒体相比,《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榜单聚焦于两点:一是以企业领导人而非企业本身作为评估对象;二是关注企业家的长期业绩表现,而非短期绩效。
2016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英文版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发布“中国百佳CEO”榜单。我们选择继承与延续英文版的精神,决定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数据而非名声或传闻来判断企业家的表现。我们关注的是股东回报和市值变化这两项指标(详情请参见063页《最佳CEO排名计算方法(中国榜单)》),并从CEO就任第一天起对其任期内绩效加以跟踪分析。
我们的态度是:给出一份超越年度表现的中国企业家榜单,评估中国上市公司CEO的长期业绩以及他们为股东创造的长期价值。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历时7个月的研究,我们得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绩效表现排名。这些入榜企业家都是着眼长远,并创造出卓越业绩的人。有的读者会十分熟悉,但有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意外。
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在榜单中高居榜首,我们着重考察的各项指标他全部排名第一。马化腾是过去两年惟一入选英文版“全球百佳CEO”榜单的中国内地企业家。他掌管的腾讯是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无论从股东回报还是市值增长,其表现均胜人一筹。腾讯在中国香港上市,目前总市值超过2万亿港元,马化腾任期内给股东带来的总回报达到19801%。
现在,腾讯这家以社交娱乐为核心的公司,正通过微信社交平台连接更多业务,并充分整合更多资源。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功,2015年马化腾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独家专访时称,公司取胜的关键因素应归于集体的战略智慧、执行力以及自发的危机感。(今年更多企业家采访请参见070页《中国CEO的挑战》。)
企业领导人想要取得长久的成功,理所当然应该选择与所在公司一同成长。我们榜单中排名第二位的袁仁国在贵州茅台工作了40余载,他让茅台在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头地位从未旁落过。郁亮在榜单中排名第三,自2001年成为万科总裁以来,他15年心无旁骛,一直领导公司持续成长,令万科成为全球最大和中国最著名的房企之一。此外,根据我们的统计,“中国百佳CEO”中有94人是公司创始人或者是从内部晋升,他们的平均任期是14年。这些数据表明,好的管理既需要时间积淀,也需要领导人有长期投入的耐心。
我们发现,100位入榜企业家掌管的公司总市值达到9.29万亿人民币,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2015年GDP总量的1/7。榜单中有54位CEO来自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工业等3大行业。在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热门领域,有很多企业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领导人。在工业或相对冷门的领域,一些入榜企业家的名字或许稍显陌生,但他们在默默无闻中依然创造了杰出的长期业绩。
最近几年,女性领导力在全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崇和认可,不过在顶尖企业领导人榜单上,女性的身影仍然极为少见。与英文版“全球百佳CEO”榜单一样,今年“中国百佳CEO”榜单中的女性企业家也很少,仅有的4位分别是: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立讯精密的王来春,宏图高科的杨怀珍和保利地产的宋广菊。我们应该为这些入榜的巾帼英雄们喝彩。
研究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是如何确定“谁才是中国企业的CEO”这个问题。由于国内上市企业多数都没有CEO这个职位,所以在我们与合作研究机构英士(INSEAD)国际商学院讨论后,决定把CEO定义为“拥有企业决策权,并为业绩成败最终负责”的人。因此,榜单中很多企业家实际上是公司董事长,但对每家企业逐一判定后,我们认为这些人可以被称为CEO。
虽然卓越领导力不仅关乎财务指标,股东也绝非企业惟一利益相关方,但正如英文版在最初的3次排名所做的那样,《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首次发布的“中国百佳CEO”榜单,我们也希望先让客观数据说话——因为这样有利于读者衡量过去20年,到底有哪些中国企业家是值得尊敬的“长期主义者”。(李剑| 编辑)
李剑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首席编辑。杨秀红是《财经》智库研究员。(廖琦菁对本专题亦有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