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众多莘莘学子满怀热忱步出校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相信几年后,这些学子们的境遇就会发生很大的差别,因为进入不同的公司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未来。人生也从此出现分野。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目前甚嚣尘上的“贫富差距扩大”。而本期聚光灯着重从企业层面分析了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开篇文章的作者是尼古拉斯·布鲁姆。拥有名牌院校教育经验且在麦肯锡历练过的布鲁姆,一直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经济学原理。此次,他挑战了几个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常见错误认知,并提出用一种新方式思考不平等问题。布鲁姆援引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意大利五星运动和法国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卷土重来的例子称,不平等“不仅是巨大的社会问题,还使全球政治暗潮涌动”。
很多经济学家都关注个人之间的不平等问题,所以布鲁姆显得特立独行。布鲁姆分享了他的研究,即公司和管理层在收入不平等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他强调竞争作用力和公司决策对个人境况差异的影响,并指出如果不将公司纳入考虑范围,就不能充分理解不平等问题。
在布鲁姆看来,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自3大因素:外包的崛起、IT的应用以及赢者多吃的竞争累积效应。这3大因素催生了亚马逊等“超级公司”,同时也使得竞争减弱。
为此,布鲁姆提出了5大解决方案:1.关注反垄断,2.反思改革政策,3.改革公司决策和招聘措施,4.加大对教育的投资,5.通过税收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为了佐证布鲁姆的观点,《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编辑还采访了前白宫经济顾问杰森·福尔曼。福尔曼基本肯定了布鲁姆的观点,同时指出,行业间的收入差别也须得到关注。他认为,应该尽快落实哪些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能减少不平等的方案。
本次聚光灯栏目中颇有意思的一篇文章是对一位理财规划师的采访。这位理财规划师是Maya Adisors公司的总裁拉维纳·纳加尔。她在接受采访时,主要针对技术工作者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技术领域从业者的资产是所受的教育和拥有的技能。因此,只有持续对这两者进行投资,从业者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我们相信,尽管本组文章取材于欧美企业,但对于中国依然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职场新人以及创业者来说,将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