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海军有良策
迈克尔·托菲尔(Michael W. Toffel),《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9月刊一文。
文章总结出的结论其实对非军方政府官员,本地、州府还是联邦层面官员都很有意义。这也是为何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议后,很多州府和市政府官员都宣布或者重申将继续对抗气候变化,今后会努力减轻影响并积极适应。不管我们“认为”气候变化是不是人类造成的,谨慎来看,减轻其影响可以降低人类活动造成的冲击,只有节约才能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期限(多数情况下,减少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
风险很高的情况下,就算几率很小,我们也会通过各种保险保护个人生活和职业,例如车险、意外险、责任保险、过失责任险、医疗险和保证保险等。有时即便几率是百分百,我们还是会买保险,例如死亡。人们都愿意现在花点钱对抗未来可能的不幸,不管原因是什么。但目前还没有保险公司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种后果出台保险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减轻影响并适应追求的目标积极制定政策。
——尤兰达·帕加诺 读者
关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没有争议(1896年以来上升了约1摄氏度);但是到底原因是不是人类活动呢……难题就在这。既然无法证明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只有相关模型),而且所有的模型都错了(不过有些模型能提供些帮助),人们应该相信人类可以“治理”好。如果真实现,也将成为人类适应环境过程中最大的壮举。我们人类可以适应几乎任何环境,从北极到沙漠,再到月球都不在话下。与其费尽力气改造全球气候适应人类需要(难,太难了!),人类应该(也会)努力适应改变的气候(政界的态度也应该改变!)。
海军
海军的调整很有眼光,但受到减轻影响的目标误导。地质历史中气候曾经剧烈变化,有没有人类的影响都一样。冰岛曾经很肥沃,现在却是一片冰冷土地,就是个非常实际的例子。参与到天天呼喊“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政治危机中不会改变大自然的现状,也改变不了亘古以来地质历史的变化。我们只能坦然面对自然馈赠的一切。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不应该浪费在无谓的应对政策上,尤其是在受到富裕国家左翼思潮影响的穷国(非洲)。人类总是会适应环境,以后也一样。人们不需要昂贵无用的小鸡政策,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你们经济学家都懂,只是在政治压力下不敢说出来,担心变成误导政策的“科学家”。拿出点骨气来说真话吧!
海军科学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