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投票规则
制定决策规则要谨慎,因为细微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假设某高管团队3名成员在争论公司应当继续投资现有技术还是转向新技术,3人都同意两个相关评估标准:其一,现有技术是否需要大量额外投资;其二,新技术将来能否出现大的进展。他们也认同,只有在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情况下才应该转移方向。
假如1号成员认为两项都符合,2号成员认为只有第一项符合,3号成员认为只有第二项符合。这个团队的最终意见就取决于3人意见如何整合。如表格“如何计算票数”所示,如果按照人数计算(学术语言叫作“合取”),结果就是继续投资现有技术,因为3人里有两个人都认为两项标准并不是全部符合。但如果按照条件本身计算(学术用语叫“析取”),每项标准都获得了两票认同,只有一票反对,表明公司应当转向新技术。
要注意,两种情况下,评估标准和团队成员的意见都是一样的。评估程序不同,结果就不同。
多数公司都采用合取制(conjunctive procedure),按照人数计算整体意见。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方式总体倾向于保持现状,容易导致承诺升级。我们认为,公司评估是否转向其他战略时,采用析取制(disjunctive procedure)能更好地反映员工对目前做法的忧虑。
保护异见者
固守失败战略的公司中往往并不是没有持不同意见的人。问题在于,这部分人可能会被无情镇压——人们知道有这个可能,就倾向于保持沉默。另外,一些社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如果知道只有自己持有不同意见,人们就不会轻易开口。
这是一种内隐性的考量:出言反对某项行为(可能被群体驳回)是当下的风险,保持沉默(可能会看到组织衰落)有长期的影响,要考虑这两种风险。如果被驳回的可能性较高,他们就会选择沉默。而被驳回的可能性又有可能被规避损失的认知偏差放大。
要避免承诺升级,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人人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反对意见、质疑组织行为的环境。哈佛商学院的艾米·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说,这是一种心理安全感:相信自己不会因为提出创意、问题或忧虑而受到惩罚和羞辱。为了创造这种安全感,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匿名反馈渠道。设立安全的反馈渠道,让层级较低的管理者提意见,这是一种鼓励不同意见的方式。渠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网络或第三方。研究显示,管理咨询可以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只要专门为这个目的聘请他们。
调动规模较大的团队。CEO往往过度依赖只有3到4个亲信的私人顾问团或执行委员会。然而在小团队里,可能只会有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人。对97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综述显示,只有一个人的少数派对主流意见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其他人很容易认为这个人反映的只是个别现象。因此在四人团队中,如果3人都表示赞同,第四个人的反对意见就很可能被驳回,尽管这个人也代表着团队中的25%。不过,只要有两个人都反对就可以增强影响力:研究显示,在12人的团队中,只有两名成员持反对意见,虽然不到团队的17%,其他人也会加以留意。
因此,总体而言,我们建议CEO不要只依靠4到5个人的小团队提供有关战略决策的反馈。诚然,小团队能减少协调和交流成本,达成协议的速度更快,但较大的团队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也能提供更加多样的视角。我们建议让10到14位管理者参与讨论公司长期战略。(不推荐14人以上的团队,人数过多的团队中成员可能不够投入。)
调整多样性。公司不止要增加战略团队人数,还应当增加其多样性。过去20多年的研究表明,多样性较高的团队提供的创意解决方案更多,解决复杂问题和接纳新信息的能力更强。不过,调整多样性必须谨慎。假设有两个团队,如图表“确保团队中存在分组”,1号团队中每个人的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2号团队则明显有两个分组。本文作者韦尔默朗的一项研究显示,有分组的团队更能提供另一种行动方案,因为这样的团队里持异见者落单的可能性较低。
示范质疑。高管可以自己对目前的战略表示质疑,让下属感到提出意见是安全的。当然,领导者不常质疑自己,跟随者希望他们自信果断。不过,偶尔承认自己错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欧洲某大型航空公司,高管团队一直在计划对某个关键部门进行一笔新的重大投资,CEO同其他3名参与该计划的高管在做决定前最后一次开会,想确保每个人都同意投资。他表示自己希望推进流程,但他希望他们知道,自己感到不确定这样是否正确。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位高管承认自己同样怀有疑虑。接着又有人开口,详尽解释了自己对这笔投资缺乏信心的原因。4个人里其实只有一个人希望这个项目继续。
可是在最后一次会议之前,没有人公开反对这笔投资。直到CEO公开表示自己抱怀疑态度,其他几位高管才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承认自己的疑虑,最终达成协议叫停了这个项目,相关部门得以保持高盈利。
提供具体的备选方案
耶鲁大学教授肖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有个实验,可以供我们参考。实验要求两组受试者假设自己有一笔钱,要为自己购买礼物。他们被告知,自己去了音像店,看到一张电影碟片以14.99美元的价格促销,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演员,而且电影本身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第一组有两个选择:一、买下这张碟片;二、不买这张碟片。75%的人选择了购买。第二组获得的两个选项略有不同:一、买下这张碟片;二、不买这张碟片,省下14.99美元干点别的。这组人只有55%选择了购买碟片。选项换一种表述方式,表达出用这笔钱做别的事的意思,就足以对人们的决定产生显著影响。
这项研究说明,为战略相关问题换一种表达方式,提供其他可能的选项,可以有效避免对某项行动承诺升级。当然,在此之前你必须拥有其他选项(研究表明,投入时间和钱开创新的选择通常都是值得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保罗·纳特(Paul Nutt)分析了北美137家公司的137个关键决策,发现在备选行动只有一个的时候,52%的决策会导致失败,而只是增加一个备选方案,失败率就下降到32%。
不要让提出某项行动的人负责执行
让发起某项行动的管理者本人负责执行,面临失败时继续投资的可能性比项目启动后指派的其他管理者更高。指派其他人负责某项战略行动,可以降低承诺升级的概率。
例如,银行业研究表明,最初为某客户批准贷款的信贷员通常会产生承诺升级心理,即使该客户违约的可能性较高,也会继续批准贷款。将初始贷款决定和后续贷款申请分开的银行,业绩优于将这些决定交给同一位业务员的银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新进管理者给表现不佳员工打分比雇用这些员工的管理者更低,收购现有公司的创业者对公司投资比创立这批公司的创业者更少。
英国巴克莱银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7年,巴克莱银行在经过大量准备和内部谈判后,决定出价430亿英镑收购荷兰银行(ABN AMRO)。谁知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突然主动竞购,出价480亿。一场收购战一触即发,巴克莱高管团队准备增加价码。然而巴克莱董事会被独立董事说服,反对抬高价格,巴克莱退出竞价。
RBS收购了ABN AMRO,负债累累。事实证明,巴克莱的决定是正确的:金融危机来袭,RBS由于负债比例太高,在英国清算银行中受冲击最严重。
强调将来的后悔
社会心理学家马赛尔·齐林伯格(Marcel Zeelenberg)将后悔定义为“意识到或想象自己的现状,原本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变得更好,这时产生的感情”。避免继续向失败战略投入的一个好方法是,让管理者想象没有做出其他选择可能招致的后悔。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
进行时间透视。让人们仔细思考目前的战略可能会出什么问题。当然,公司声称会定期这样做,但多数时候只会让管理者展望未来,没有太大用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大量研究,包括我们自己的研究都表明,人的天性是对未来以及自己影响未来的能力过度乐观(控制感幻觉),身居领导位置的人尤其如此。
更好的做法是让人们想象具体情景,向前回溯,进行预想式回顾。例如,不要让他们想象战略可能的失败,尝试告诉他们,“现在是2025年1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战略没能带来足够的市场份额。思考一下原因。”康奈尔大学的爱德华·拉索(J. Edward Russo)与其他几位学者一同开展了几项研究。他们发现,受到启发对某项行动进行预想式回顾的参与者,想到的可能失败的原因比直接展望未来的参与者多25%,而且预想式回顾得出的原因更具体、更符合实际。
心理学研究者盖瑞·克莱因(Gary Klein)介绍了“事前预防”的方法:在管理团队即将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提出,“假设现在是执行了这个计划的一年后,实际得到的结果非常糟糕。请概述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
进行人际透视。让管理者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质疑目前的决策。如果管理者以其他人的视角想象出了令人信服的新战略,将来为目前战略后悔的可能性也会提升。
英特尔有一个经典的例子。CEO戈登·摩尔(Gordon Moore)起初并不想放弃DRAM,因为DRAM是“成就英特尔的产品”。公司联合创始人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问他:“如果董事会把我们炒了,请来新的CEO,你觉得新CEO会怎么做?”他才改变主意。
我们也推荐类似的方法:让高管团队成员分为3组,每组不超过5个人,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第1组:如果现在公司来了一支全新的高管团队,现状会有什么改变?
第2组:一家对冲基金做空了我们的股票。请解释其原因。
第3组:几位中层管理者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催促我们改变现状。请写下他们的理由。
根据现实中面对的战略议题,可以对这种方法加以调整。无论形式如何,有目的地转换视角都可以帮助决策者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
承诺升级难以察觉。犯这种错误的高管并不是像被温水煮熟的青蛙,而是自己倾向于忽视公司危机的信号。因此,公司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流程和应对方法,鼓励各层级管理者更客观地做出决定,考虑明确的备选战略和视角。(蒋荟蓉 | 译 王晨 | 校 时青靖 | 编辑)
弗里克·韦尔默朗是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创业学科副教授,著有《改掉坏习惯》(Breaking Bad Habits: Defy Industry 否rms and ReinvigorateYour Business,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7年出版)。尼罗·斯瓦纳森是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研究应对承诺升级的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