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升级
哈尔·格雷格森,《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3月刊
伟大的创新者早就知道,要开启好的答案,关键是要提出好的问题。把这个观点应用在头脑风暴中,对寻找新创意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在没有思路的时候。针对问题而非答案的头脑风暴,有助于避免团队中出现遏制成员发声的倾向,帮助你重构问题,激发突破性思考。
提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TRIZ)的根里希·阿特休勒(Genrich Altshuller)发现,矛盾往往会限制整个系统的表现。比如说,我想造一条走得很快的帆船,就会把船身设计得很窄,但这样一来船就走不稳;要想行驶平稳,就要加宽船身,但这样又走不快。矛盾意味着妥协:船身宽窄,速度与平稳,两个相互冲突的因素如何权衡?
以TRIZ思路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能否在结构上分层,将一个因素体现在系统层面,另一个与之冲突的因素体现在次级系统层面?”例如双体船,在系统层面,船整体非常宽,而在次级系统层面,两个船体都很窄。双体船算是宽还是窄?两者皆有,而且双体船又快又稳。解决这个矛盾,就实现了非常高明的突破性创新设计。美国杯帆船赛(America’s Cup)早期,所有参赛船只都是单体,现在全都是双体船。
——彼得·哈尼克
Pretium Innovation总裁
我在为了写《发问、启发、解答》(Ask, Inspire, Solve)这本书而做的研究结束时看了另外两本提倡“问题风暴”的书。沃伦·伯杰(Warren Berger)在《更美的问题》(A More BeautifulQuestion)中讨论了问题风暴的应用,《正确问题研究所》(Right Question Institute)则向教育者、家长和儿童传授了这个方法。我把问题风暴作为制定组织战略的第一步。
——凯瑟琳·罗斯柏克
Katherine Rosback Consulting总裁
作者回应:探索“问题爆炸”的历史挺有趣的。看看《约伯记》,神不断提出问题试探约伯。那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审问,对约伯来说也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17世纪初期,问题头脑风暴的概念在贵格会“透明审议”(clearness committee)中重新浮现。在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和查理斯·魏因加特纳(Charles Weingartner)1969年强有力的呼吁《教学作为一种颠覆活动》(Teaching as aSubversive Activity)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观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瑞利·亚当斯[MarileeAdams,Inquiry Institute创始人,著有《改变问题,改变人生》(Change Your Questions, Change Your Life)一书]、卢斯·桑塔纳(Luz Santana)、丹·罗思坦[Dan Rothstein,Right Question Institute创始人,著有《只做一次改变》(Make Just One Change)一书]和当时从事领导力研究及高管培训的我,提出了非常相似的问题流程。我致力于提升人们的提问能力。我的4-24项目鼓励领导者每24小时抽出4分钟(一年累积下来就是一整天)用来提出更好的问题。
HBR.ORG
近期热点话题
《如何增加职场影响力》
(How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员工想要这三样:事业、社群和理由》
(The 3 Things Employees Really Want:Career, Community, Cause)
《双职夫妻需要长期规划》
(Being a Two-Career Couple Requires aLong-Term Plan)
《锻炼复原力,应对不断增加的压力》
(To Handle Increased Stress, Build YourResilience)
《你在工作中如何被感知?》
(How Are You Perceived at Work? Here’s anExercise to Find Out)
《克服公众演说恐慌的五种方法》
(5 Ways to Get Over Your Fear of PublicSpeaking)
《用设计思维筹划更好的会议》
(Plan a Better Meeting with Design Thinking)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