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场人士说自己太忙,但一项涉及企业管理、法律、医疗等多种行业的研究,揭示了另一种问题。在调查中,很多受访者说自己有“空闲时间”,即等待任务分配的时间——诸如客服代表等待顾客来电。78%受访者说每周至少有一段空闲时间,22%受访者说每天都会有。问题不仅在于管理者要如何给空闲员工计酬,更在于很多员工会因此故意放慢工作速度。
在实验和现场调查中,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分配打字任务,规定的完成时间远长于实际所需,并要求他们完成任务后待命。意识到任务完成后无事可做,参与者放慢了速度。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垃圾时间效应”,即著名的“截止时间效应”(员工的工作速度随截止期的临近加快)的反面。
在其后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更改空闲期的行为规范可防止员工放慢工作速度。例如,管理者可允许员工在等待下次任务时自由上网。“管理者很可能不了解员工的实际空闲状况,因为对此保密符合员工的利益,”研究者写道,“希望本项研究能促使管理者注意这个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于本研究 安德鲁·布罗茨基(Andrew Brodsky)、泰蕾莎·阿玛比尔(Teresa M. Amabile):《空闲时间的负面影响》[“The Downside of Downtime: The Prevalence and Work PacingConsequences of Idle Time at Work”,《应用心理学》(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即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