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在2000年央视青歌赛上以一首融合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于一体的《大地》,在争议中夺冠,并以“跨界唱法”在歌坛声名鹊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成为唯一一位全程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大满贯”歌手。近几年来,谭晶不仅通过音乐综艺从主旋律歌手转型为跨界唱将,当了妈妈后,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HBR中文版:你为什么热衷于公益事业?
谭晶:从我个人和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乐于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经验去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的事业、生活更圆满。我做的第一件公益,就是在2004年用义演筹资的30万元,建立了春蕾小学,倡导边远地区的女童教育。我一直记得一句话:“教育好一个男人只是教育了一个人,而教育好了一个女人就是教育好了一家人”。我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女童出身,姥姥和母亲都是中国偏远地区的普通女性,她们什么也没有,只有作为女性特有的柔和与坚韧的力量;正是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力量,让她们努力用行动改变自己和子女的命运。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家里竟然出现了一架钢琴,那是我父母为了让我受到最好的音乐训练,倾其所有买回来的。
在我这几年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公益事业时,我发现公益活动中有很多都是女性,有的坚持到孤儿院与养老院去慰问,有的去边远山区支教,有的积极发起和参与慈善捐助;可以说只要是有公益需求的地方,就有女性的身影。很多大型公益基金的负责人也不乏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具有更高的同理心。而对于女性管理者和创业者来说,其领导风格和做事方式常常体现着信任、同理心、共享价值、乐于合作等“给予型”特质。
你曾经说,做公益也要讲究效率。做公益要如何兼顾效率?
最初做公益时,我的心态很简单,就是想运用自己的一点社会影响力,来带动大家献爱心,可以说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我都尽可能参加,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体育、艺术、教育、儿童、卫生、环保。这些活动的经历是我的宝贵财富。
但是随着在公益领域的深入,我切实感受到作为公益人,当我们将献爱心作为一种习惯时,还需要融入更多系统化管理的思维,从而将公益活动做得尽善尽美。一方面,我要将自己在公益活动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像管理组织一样管理公益活动,学会融入规范化、标准化、产品化的理念。我们的社会有非常多的公益需求,我们必须思考与探索如何让同样的资源产生更大价值。
在你致力于推广的公益活动中,哪些是你重点关注的?
这两年来,我的公益重心推广的是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普及和建设。做了母亲之后,我经常注意到在公共场合有很多妈妈带着婴儿,需要给孩子哺乳的时候却没有合适的地方。特别是2015年11月底,北京一位年轻母亲在地铁里给孩子哺乳被闹得沸沸扬扬那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经过大量调研和比较了发达国家的做法之后,我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城市公共场所建设和普及标准化母婴室的建议》的提案,备受热议,引起了很多人包括诸多演艺明星的关注。
母婴室看似简单,其实是对女性的深入关怀与尊重;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2016年下半年,我们的第一家爱心母婴室在北京的大观园潇湘馆落成。2017年的两会上,我继续提出了这一提案,并增加了加强少年儿童安全保护的提案。
你姥姥和母亲的坚韧与柔和在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姥姥和母亲坚韧的毅力对我在音乐道路上的不断追寻,以及近几年从事公益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年,为了能让我接受中国最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母亲毅然做出决定,让我从山西大学音乐系退学,去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我们有半年时间住在地下室里,但是因为怀着对理想的追寻,也不觉得有什么苦。
我爸妈都是民歌手,我在中国音乐学院读的声歌系,但我又喜欢唱流行歌曲,在探索跨界唱法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争议和不同声音的,我以平和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坚持下来,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在我这几年从事公益事业的过程中,需要与各个方面打交道,去很多地方参加活动和实地考察,并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与管理他人的能力;同时我还要在专业能力上继续提升。
在非常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女性坚韧而又柔和的特点给了我智慧与力量。在我2016年发行的《心静听炊烟》封面上,有一张我自己画的莲花图。我发现近年来喜欢莲花的人越来越多,这大概是因为莲花自然清新而又异常美丽。我相信,只有足够沉静,才能听得见在繁华名利背后发自内心的声音。(万艳 | 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