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布鲁克斯(Alison Wood Brooks)、莱斯利·约翰(Leslie K. John),《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6月刊
提问是开发公司价值的有力工具,既能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思想交流,带动创新和绩效提升,帮助团队成员建立互信关系,又能发现难以预见的陷阱和风险,从而降低商业风险。
这篇文章写得很深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在商业背景中,特别是销售和谈判中,有两大因素往往会明显影响到各方提供信息的意愿。首先,倾听者如何评价提问者的动机?如果提问者的动机不明确或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方就不太情愿坦诚回答问题。
其次,提问者是否赢得了他人回应问题的权利?如果双方还没建立最基本的信任,“赢得权利”这一因素就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为赢得权利,让对方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选择两种直接有效的方法:1)先声夺人,提供可能对对方有用的信息;2)解释你所问问题背后的逻辑,让对方不再怀疑你的动机,并阐述对方能从回答你的问题中得到哪些好处。
——哈里·库伦 读者
好文章,我特别喜欢那段对团体动力的论述。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参与谈话的人会更喜欢提问的人,而第三方观察者会喜欢回答问题的人。提问的人会更受欢迎,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活跃气氛并让对话继续进行。但“观察者喜欢回答问题的人”背后是什么逻辑?我不太明白,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哈克达尔 读者
若组织文化重视逻辑清晰的问题,或者说重视好问题,就应给更多有创新价值的质疑打开大门。我曾遇到一位员工,她告诉我,他们集团的总裁曾说过:“如果你不提问,就没有在做事。”我可以从她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她是一位工作颇有成效并积极应对挑战的员工。
——道格·柯林斯 读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