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全球重大的政经问题貌似都可划归为政府和自由企业之间的斗争,是争夺制高点的战斗,是自由和农奴制之间的选择。(你可以在这里加上自己的比喻。)
这种二元论的观点仍然在政治圈盛行,特别是在美国,尤其是共和党竞选过程中。但是,如果是出于其他目的,这种观点有点复古。如今最重要的选择不在政府和自由企业之间,而在运行良好和运行不良的政经体系之间。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自由企业的胜利——如今针对任何问题,能想到的解决途径,至关重要的因素都是私有财产和利润,但它们并非仅有因素。资本主义并没有在所有情况下都带来广泛繁荣,它需要有效治理和交付产品的体系。
以欧元为例。是的,创造欧元需要政府行为,但对此最迫切的很多拥护者是自由市场商人。欧元目前的问题也是设计缺陷之过,不是政府或市场本身之过。欧洲统一了货币,却没有统一经济,这是不可持续的。欧元设计者起初希望,货币统一地区的政府为了让欧元流通无碍,会被现实逼迫作出政治和经济方面所需的变革。这件事也许依然有可能,但需要艰难的政治选择。
全球经济管理也可用同样的道理解释。二战后,全球自由企业的胜利并非侥幸。成功原因是美国和同盟国设计了鼓励其发展的体系,最关键的体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非世贸组织),以及政治领导集团G7(后变为G8)。这些体系的建立也许并不完美,但在过去60年里,却让一个接一个的国家走向富裕。
这些体系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它们能真实反映出全球经济实力的平衡,不像徒有其表的联合国。美国是主导成员,西欧是重要的二把手。但如今这个体系的成功正在逐步摧毁它。美国和欧洲以外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了平衡,经济实力分散在全球各地。
每个国家对此的反应都不同。《美国制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一书在2012年初引起很大反响,因为时任总统奥巴马赞扬了刊登在《新共和》上的一段节选,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书中彻底否认了这种改变。本书其他观点很有说服力,但这点值得商榷。他称美国全球经济份额自从1969年没有下降过,没有理由不继续主导地位,但这是校正值(购买力平价),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实力。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在《金融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指出,按市价计算,美国全球收入份额从1969年的36%降到了2010年的23%。
《各自为政》(Every Nation for Itself)的作者伊恩·布雷默(IanBremmer)思路有所不同。他重新叙述了国际协约如何开始反映新的经济现状,最明显的是G20代替了G8。之后他对G20的成功前景进行了尖刻的描述,“让20位谈判者在合照和高尚原则声明之外达成统一已经很难了,”他写道,“在大家的基本政治和经济价值观不同的情况下,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布雷默是一名政治学家,他预感未来几年投资者和公司将更加关注政治(猜得真准!),还在1998年成立了预测公司欧亚集团。他认为,现实根本不是G20,而是G0,也就是没有任何国家独大。可能的结果是:在新秩序出现之前,这10年或更长时间里一切会很不稳定。
在《不属于任何人的世界》(No One's World)一书中,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Kupchan)和布雷默的出发点相同,但他野心更大:他想要将其定义为伟大历史转折,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世界的经济崛起。“偏离西方道路并不是通往全球同质化单行道上的微小偏差,”他写道,“而是通往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可信替代选项。”
库普坎的目标逐渐浮出水面,和其他数不清的学究在过去20年间攻击的目标一样,他也对准了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这本书最初是发表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的一篇论文,之后成书《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福山并没有论证有趣的事不会再发生,而是认为政治和经济进程在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意思并非左翼,而是尊重个人权利)、资本主义民主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逻辑终点。共产主义明显是错误转折,随着它的消亡,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并没有长期可信赖的替代选项。
我们也许永远无从知道福山是否正确。但是当前中国和政治伊斯兰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福山观点的挑战,肯定不足以证明他是错的。共产党在中国的正统性几乎完全取决于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而奉行伊斯兰教的国家除了依靠石油,在其他经济领域几乎没有建树。
福山在《外交》期刊(Foreign Affairs)发表的新文章(题目自然是《历史的未来》)中指出,一个更加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来自自由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未能保护中产阶级利益,而中产阶级是让自由民主主义成为现实的群体。“更加岌岌可危的是资本主义的多样性,”他写道,“新的意识形态不会将市场视为最终目的,而是评估全球贸易和投资价值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
这听上去是不错的意识形态。但是它需要真正在全球规模下的成功给予支持。这也是另一位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评家卡根真正要说的。为了确保民主、中产的全球未来,卡根认为美国必须保持住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地位。问题是美国能做到吗?(牛文静 | 译 王晨 |校 万艳 |编辑)
贾斯汀·福克斯曾任《哈佛商业评论》编辑总监。现为 Bloomberg View专栏作家。著有《理性市场的神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