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奇教授,捍卫你的研究吧!
弗兰奇:我们的预期本来是,文身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成功呈负相关。此前的研究显示,企业招聘负责人会排斥有文身的应聘者,因此我和我的合作者,迈阿密大学的卡洛琳·莫滕森(KarolineMortensen)、西澳大学的安德鲁·蒂明(Andrew Timming)以为,有文身的人在工作机会和工资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排除酗酒、服刑经历等影响职业前景的因素后,发现文身和工作机会或工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无论大小、数量、明显程度、冒犯性如何,文身似乎都不会妨碍人们找到工作或得到平均水平的报酬。我们甚至看到两处微小的正相关:有文身的男性找到工作的概率比没有文身的男性高7%;有文身的男性和女性每周工作的时间都更长。
HBR:所以,如果我是个找不到工作的人,弄个文身可能管用?
呃,我觉得慎重为好。我们发现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这项研究要说的并不是文身可以让你的职业前景更好,而是劳动力市场对文身没有歧视。
你为什么会对文身感兴趣?
已经有很多研究考察了其他个人特征对职业的影响,包括种族、年龄、相貌、健康、身高、体重、残疾等,还有喝酒、吸烟、使用毒品等行为,但关于文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最开始只找到两组关于受访者是否有文身的数据,并对比了受访者的回答和他们的雇佣状态,发现两者没有明显相关性。但这些数据并未包括文身大小或位置等信息。我们设想,如果考察显眼、特别大或被认为是冒犯性的文身,可能会得到不同结果。
有研究显示,文身是职场中的禁忌,这也影响了我们的初始预设。其中一项研究发现,有文身的人被认为不够诚实、不够努力、不够聪明;另一项研究显示,80%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招聘者对求职者的可见文身有负面感受。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蒂明发现,对于直接面对顾客的工作,有文身的求职者“可雇用”评分明显较低。直到最近,文身都被和反叛、犯罪活动或帮派联系起来,这可不是雇员应该具备的特征。
但时代变了?
没错,刚才提到的这些研究中,有些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了。近来,文身被认为是和衣着、首饰和发型一样的自我表达方式,被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在我们的受访者中,23%的男性和37%的女性有文身。据估计,美国40%的家庭中有人有文身,这一比例在1999年仅为21%。
我还想指出,像经济学家在其他情境下证明的一样,人们表达出的偏好不一定是真实的偏好。你可能会说,对于某个特定岗位,你倾向于聘用没有文身的人。但在现实中,你其实会选择能力最符合要求的人,无论他有没有文身。甚至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在都允许新兵有可见文身,只要不在脸上就可以。军队担心,如果对文身设限,将会错过优秀应征者。
不过我在想,这个发现同样适用于蓝领和白领工作吗?也许干体力活的人可以有文身,而坐办公室的人不行?
可惜我们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2010年的一项研究确实显示,消费者认为白领不应有可见文身,而蓝领则可以。而且有可能我们的大部分受访者都从事低收入工作——他们主动在Mechanical Turk上回答我们的问题,以此获得一点报酬。男性和女性受访者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6485美元和25930美元。对于某些类型的工作,文身被视为不那么负面甚至是正面的特征。但我怀疑,大部分人现在会觉得医生、律师和会计师有文身也可以。
女性也一样?
对啊。女性占我们受访者的2/3,但我们没有发现文身影响工作机会或工资的情况。
冒犯性的文身也没问题吗?
我们的数据显示没有影响。有这类文身的受访者找到工作的概率,和没有文身的人是一样的。不过这些信息都来自受访者,所以样本数量比较小。而且是否有冒犯性,也和主观判断有关:邦联旗是美国南方的文化标志,还是种族压迫的象征?再者,冒犯性的文身也有可能是在可以遮盖起来的部位。
文化语境是不是比较重要?放在其他国家也许会有不同结果?
我的直觉是,西欧会是同样的情况。如果是东欧和南美,文身的地位也许还会更高。我对亚洲不太确定,这也许是这项研究的延伸方向。
我必须要问了,你有文身吗?
有几个。一边小腿上文的是篝火图案,另一边是我最喜欢的摩托车骑行路线。大臂外侧上是一个瀑布,左小臂内侧是一支彩色的箭,很多人都夸过这个。我第一次文身是在10年前。
抱歉要再问一个更私人的问题,你今年多大?
57岁。
有没有可能那些有文身的员工都像你一样,在职业比较稳定之后才去文身?这就是他们没遭到歧视的原因?
我们已经指出,我们不掌握有关文身时间的信息。也有可能你是在挣到一定收入之后才想,“去搞个文身吧”。但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38%的千禧一代有文身,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中肯定有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人。
文身研究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我们打算给实验参与者看可见文身和冒犯性文身的照片,并用视线追踪技术来观察他们的反应。不过说实在的,如果我们的发现可以被其他样本组验证,研究者应该少花点时间考察文身和聘用及收入的关系。我们应该去研究其他可能被污名化的群体,并尝试去纠正真实存在的偏见,而非想象中存在的偏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