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办,该奖项旨在表彰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具有创新和借鉴贡献的企业高管,搭建学习管理实践经验的平台。2018年哈评管理年会上公布了第二届获奖名单。与第一届获奖名单不同的是,此次全场大奖的三位得主均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风格的转化是偶然,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未来中国的管理实践会走向何方?
带着这些问题,HBR中文版采访了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宁。宜信公司是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的全程特约合作伙伴。在此次访谈中,唐宁就中国管理实践的现状以及未来,对于科技对于管理的影响发表了独到的看法,以下为访谈节选。
HBR中文版:今年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的全场大奖得主均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而去年则几乎全是大型企业。这种变化你认为有何宏观背景?
唐宁: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元素中,科技创新占比越来越大。十九大讲:未来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以科技创新驱动。所以,可以说是跟大方向非常吻合的。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也是同科技创新类企业对于管理、对于战略越来越重视密切相关,特别是它们有体系地学习、总结、归纳管理战略的发展逻辑,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积极的进展。
HBR中文版:科技公司在创业初期,大多排斥管理,你怎么看这三家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创新?
唐宁: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大奖,但我的关注点却更加广,(此次评选)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广泛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体的趋势。
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管理就是你监督我、我监督他,有一套体系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大家按照这种制式流程地去规范化动作。按照这种定义,初创企业确实不足,因为它的组织结构不完整,通常都是一身多职。但这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初创类企业的管理方式。过去都是一级一级的斯巴达方阵作战,现在讲究小团队,甚至自由结合的小团队,两个比萨饼就能喂饱的小团队,反而能够创新出活。我对管理的理解其实是非常广义、非常包容、非常多元的。管理的核心就是用组织中人和各种元素的互动、关联的逻辑关系,以结果驱动的有效协同方式,最终把事情办了,并且是可持续地把这个事情办了。
HBR中文版:从入选案例来看,有40%左右是关于人力资源的。你如何看待未来的人才竞争?
唐宁:企业家、创业者最挠心的是针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方面的案例占比较大非常正常、自然。另外,组织文化对于人才非常重要,它其实是管理软性的那一面,组织文化可以写下来,但更多的是有一些无形的氛围、无形的做法。
在创业初期,什么资源都没有,你该如何与优秀人才沟通?我们讲真理不在CEO那里,也不在任何团队成员那里,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碰撞PK之中等等,类似这样开放的、平等的文化,对于优秀人才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吸引。
HBR中文版:你认为科技公司会不会今后成为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的一个主要策源地?会因为科技的原因,出现量化管理的趋势吗?
唐宁:首先,未来的科技创新类企业会越来越多,肯定他们的创新实践也会越来越重要。
其次,我们的管理实践今后也会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与数据相关,但是这并不是说数据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数据是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领导者,也会为专家提供各种维度、各种视角的佐证、观点,但最终还是需要像拉姆·查兰、德鲁克这样顶级的专家,从理论上进一步提炼,并且跟实践之中有把手弄脏的实操层面的互动。这是一个科技+数据+算法+人的过程。
最后,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没有所谓“科技公司”的说法,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科技公司,或者是核心技术的生成者,或者是核心技术的高水平使用者。当然,那个时候可能又有进一步的对于科技的定义,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那些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并逐步把人工智能化为公司能力一部分的组织,将是未来的赢家。
HBR中文版:今年年会主题是“新科技、新管理”,但科技不能改变人的本性。你刚才也提到管理最终是管理人,最主要也是管理人。你认为新的科技是否会催生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
唐宁:科技不断演进,作为一门学科,管理也在不断演进。随着更多技术的出现,组织的管理方式也会不断地变化,学习门槛也不断降低。过去团队学习的时候,就非常在意是否有合适的环境,有没有老师,有没有相应的场景。但是今天宜信内部做培训,我们怎么去做?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可以做成,像今天咱们搞的这样一个视频的方式,非常利于吸收。如果还是传统方式的一种书面的话,难度要高得多。
再举一个例子,过去如果我传达我投资的理念,方式是一级一级的传达,现在是我拿出管理的APP,第一时间把想法向全球各地的同事传达。
但我并不认为科技可以改变一切。科技改变的是那些程式化的,规范、标准的部分,反而让人可以做那些非标的、更加适合人干的、高质量的工作。大家经常讲人工智会不会取代人?我觉得Yes&No,如果人不改变的话,肯定会被取代,但是如果善于利用工具去提升自己,组织善于利用工具去帮助同事提升自己,我觉得完全人可以成为工具的主人,可以让工具帮助更好地管理,帮助他提升效率。
HBR中文版:回到拉姆·查兰奖,你对于拉姆·查兰奖有何期望?
唐宁:今年的参与和评奖,以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企业和管理实践,这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开心,应该说继去年一炮打响之后,今年更上几层楼,我也非常开心看到两年多前我和拉姆·查兰的一个想法碰撞,结出了硕果。我也非常期待明年的管理实践,无论是参与的广泛性,还有各类企业基于公司自身发展的差异化、独特性方面都再有提升。我没有任何怀疑明年、后年在各项关键指标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都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钮键军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主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