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真实故事,名字为化名)是名优秀员工。他接到一个很好的项目,觉得自己会因此升职加薪。接下这个项目似乎是固定流程的一环:努力工作,完成任务,获得加薪。他知道自己必须为新项目加班,周末也要花时间工作,所以必然会牺牲和年轻妻子相处的机会。他清楚,这个项目不仅时间紧迫,管理难度和外界期望都很大。但他也知道,最终他会获得回报,并设法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可他并没有获得回报。尽管他的项目成功了,但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是另一个项目的同事——当然对方也实至名归。亚当因表现出色得到了口头表扬,之后继续高效运营自己的项目,但他并不开心。晚上,他在堵车时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计算自己为这个项目耗费了多长时间,但得到了什么?他不禁感到自己浪费——或应该说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亚当并没有错,但研究表明,即便成功升职加薪,他也会感到不满。不论我们的付出得到什么结果,我们都会感到时间越来越紧迫。我们觉得,自己为之努力并应当带来幸福的成就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幸福,因为无论如何与亲友相处或自己独处的时间是追不回来了。
大量证据说明,美国人拥有充足时间的感觉,即“时间宽裕感”,已经创历史新低。我和团队分析盖洛普集团对250万美国人的调查,发现80%的调查对象每天都没有时间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情况极其严重,甚至可以形容为“时间荒”。这是种集体性文化失衡;我们已经无法有效管理我们的宝贵资源——时间。
时间匮乏出现在各阶层中,其影响极为深远。研究表明,感到时间匮乏的人幸福感更低,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更高。他们感受到的快乐更少,不常笑,锻炼少,身体也不太健康。他们工作效率降低,离婚的可能性更高。我和团队在分析盖洛普调查数据时甚至发现,相比失业,时间压力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更大。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时间匮乏直接导致公司每年生产力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次级成本则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公共卫生官员将时间匮乏列为导致肥胖人口增加的最直接原因之一。研究人员估计,每年时间压力导致的医疗成本高达480亿美元。
讽刺的是,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工作时间更长,但数据显示,多数人拥有的自由支配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我们为何还会感到如此缺乏时间呢?
答案似乎是金钱。和亚当一样,多数人都陷入了花时间挣钱的陷阱,因为我们觉得从长远来看,金钱会让我们更幸福。
这种想法太陈旧了。实际上,研究一再表明,最幸福的人用金钱买时间。我和同事对世界各地近十万的在职成人进行了纵向的实验性、相关性研究。我们一再发现,愿意为获得更多空闲时间而舍弃金钱(比如工作时间更少或将不喜欢的任务外包)的人,拥有更融洽的社会关系、更满意的事业和更多快乐;总之,他们的生活更幸福。
如果你今年要下定一个决心,那应该是如何基于时间做决策,而非金钱。这不容易——整个世界乃至我们的大脑都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操纵了——但可以做到。我将在本文中分享一些可以立即实行的有效策略。
为何我们重视金钱甚于时间
就当前的时间荒问题而言,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我们在工作和日常杂务上花的时间更多了。但鲜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一些权威的时间日志法研究表明,过去50年里,美国男性每周休闲时间增加了6到9个小时,女性每周休闲时间多了4到8个小时。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1950年,美国人每周平均工作37.8个小时,2017年则为34.2个小时。
然而,证据指向了另一个导致时间匮乏的因素:财富和经济不安全感。在对来自欧洲、亚太和北美洲多元文化背景的中高收入人群的调查中,挣钱更多的人表示感到了更大的时间压力。比如对3万多澳大利亚受访者的调查显示,时间压力与收入呈正相关,而收入与工作时间呈正相关不能解释这一结果。考虑到更富有的人有能力雇用保洁员、乘坐出租车而非公共交通工具等因素,他们更缺乏时间似乎有悖常理。
但如果你读过商品理论,就会觉得这在常理之中;根据该理论,资源一旦被珍视,就会变得稀缺。因此,我们付出时间后获得的回报越多,就越珍视时间,也越痛惜时间的损失。
经济不安全感(不论实际财富状况如何)还可能让人产生更严重的时间匮乏感。原因在于,如果人们不确定未来是否还会做同一份工作或挣到同样的薪酬,就可能将挣更多钱作为首要目标,并愿意为此牺牲更多时间。
尽管财富和时间宽裕成反比,但多数人还在努力挣更多钱。在本团队的研究中,只有48%的调查对象称,他们宁愿有更多时间,而非更多金钱。即便在时间最匮乏的群体(有全职工作和年幼子女的人)中,大多数人依然有同样的偏好。极其富有的人也不是总会为时间放弃金钱。
在我们调查的818名百万富翁中,将近一半的人称,他们不会花钱将不喜欢的任务交给其他人。此外,当我们问98名在职成人,如何用40美元的意外之财尽可能获得最大幸福感时,只有两个人表示,他们会花钱节省时间。当我们问300名处在恋爱关系中的成人,如何用40美元尽可能让伴侣获得最大幸福感时,只有三个人称,他们会用这笔钱为伴侣换取更多时间。
并非人们想不出节省时间的方法:研究显示,99%的调查对象都能说出一项他们想要花钱让别人做的杂事。但另外几项研究表明,只有17%的调查对象真正这么做了。也并非人们想不到更愿意去做的事:多数人都能说出他们有时间就愿意做的事,比如培养爱好,只不过很少人花钱买下做这些事的时间。
时间匮乏且不幸福,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不在经济层面,而在心理层面:我们错误地以为,财富会提高生活水平。即使是净资产高达1000万美元的人,也认为只有财富大幅度增长,才能更加幸福。
例如,研究表明,员工在考虑接受什么工作时,总会高估现金奖励和工资的价值。他们认为,薪酬、保险和其他类似退休计划的经济福利将决定工作满意度。他们还会低估弹性工作时间的价值。
我和团队在分析Glassdoor对42721名员工的调研反馈时发现,社会经验、休假机会等非现金福利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金钱更大。在同等条件下,慷慨的育儿假、弹性时间和病假等福利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年薪增加6万美元(在平均年薪为4.8万美元的基础上)更大。即便在控制收入、年龄、性别、教育、行业、雇主类型、公司规模和公司收入因素后,以上发现依然成立。
研究表明,一旦人们挣到的钱足够满足基本需求,额外的钱不一定会带来更大幸福感。但我们的选择一次又一次违背了这一真理。
为何我们应重视时间甚于金钱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特别是难以维持生计,或对未来经济情况感到茫然的人,选择金钱而放弃时间的话,往往会感到更幸福。但有一点很明确:拥有更多财富的人要反思自己的优先选项了。
为了解哪些人会感到幸福,以及他们对时间和金钱的权衡取舍,我和团队给数千名调查对象看了以下两则个人简介(名字基本与调查对象性别保持一致):
蒂娜认为时间比金钱重要。她愿意为获得更多时间而放弃金钱。比如蒂娜宁可少工作几个小时,少挣些钱,也不愿意多工作几个小时,多挣些钱。
玛吉认为金钱比时间重要。她愿意为挣更多钱而牺牲时间。比如玛吉宁愿多工作几个小时,多挣些钱,也不愿少工作几个小时,有更多时间。
之后,我们问调查对象,他们最像这两人中的哪个人。只要知道他们的答案,我们就能预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比如是选择中途停留时间较长的廉价航班,还是价格更高的直飞航班;是选择家政保洁代金券,还是现金奖励。
我们还了解到,像蒂娜这种更重视时间的人往往年纪较大、工作时间更少、更可能从事志愿工作,也尽更多公民义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满分为十分的幸福感评测中,得分比其他人高出约0.5。这一差距大概是人们婚后幸福感提升数值(平均值)的一半。
从以上研究和其他很多研究中,我们都可以确定:
时间带来幸福感。蒂娜这种人的幸福感更高,这无法用收入、教育、年龄、婚姻状况、在家生活子女的数量,或每周工作时间来解释。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普遍更重视时间。
我和同事通过调查6000多名居住在荷兰、丹麦、美国和加拿大的在职成人,发现花钱购买省时服务的人更满意自己的生活。购买这类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压力,减少待办清单带来的压迫感。即便花钱免除的只是一件小事,他们也会轻松好多。
时间丰富社交。我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 Dunn)开展的三个研究中,重视时间甚于金钱的调查对象和同伴有更多交流。研究显示,他们和新同伴交流的时间比更看重金钱的人多出18%。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多项研究都表明,即使是短暂的互动,也能对减轻压力和提升幸福感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另一项对近四万美国人的研究中,部分调查对象在周六或周日购买节省时间的服务。相比没有购买的人,他们和亲友交流的时间多出约半小时,并因此获得更大幸福感。购买省时服务的人感到更幸福,不仅是因为社交时间多,更是因为他们在社交中获得了更多快乐。
在对处于恋爱状态的4300名美国人进行的九项研究中,我和同事发现,重视时间甚于金钱有助于拉近夫妻之间的关系。花钱购买省时服务的调查对象有更多优质社交时间,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大满足感。夫妻在压力大的时候会更受益于购买省时服务(如叫外卖),而非体验式购物(如需要更多规划、决策、行程更长的外出就餐)。购买省时服务甚至还避免了不体贴伴侣引起的一些不快。换句话说,购买家政保洁服务对你婚姻的益处和学习倾听对方心声一样大!
关注时间,成就回报更大的事业。重视时间的人更可能追求他们热爱的事业。我和伊丽莎白·邓恩在另一研究中发现,看重时间的大学毕业生更可能选择提供内在报酬的工作,并在一年后幸福感大幅度提升。这也不代表他们工作的时间更短。如果人们真正享受自己的工作并因此感到更幸福,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小,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会提升,也不太可能辞职。
为何如此艰难
如果解决时间匮乏的方法如此简单——只须选择更多时间,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到焦虑不安呢?
我是研究幸福的学者。我本应知道,我不能为了工作和挣钱,牺牲所有闲暇时间。但我觉得我必须随时待命,否则就达不到工作要求。所以我在通勤、健身、海边度假甚至草原观光时,都在发邮件或打电话。经常有人看到我在健身房更衣室里对着笔记本电脑不停打字。我承认,我在自己的婚宴上还工作了一个半小时——不少人都看到了。
通过多年来对人们在时间和金钱之间取舍的研究,我发现,时间规划不合理的并非只我一人。人很难做出更好的规划。不重视时间可能是我们的天性。
我们之所以盲目追求财富,原因有很多,但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行为因素。金钱比时间更有吸引力的观念,源于几个认知偏见。比如美国人认为忙碌代表更高的地位。对自我重要感的追求给了我们强大动力,但可能损害我们的最大利益。
我的研究表明,相比花钱买物质产品,人们对花钱买时间感到更愧疚。我们花钱雇别人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觉得自己很懒。为避免这种内疚感,我们就选择不外包。
此外,我们会高估享受一次体验所需的时间,导致零碎的空闲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最终白白浪费掉。花五分钟和同事闲谈,或20分钟在椭圆机上锻炼,往往会对情绪有超出预期的改善。
最后,我们都受到所谓“未来时间宽裕感”的困扰;或者说,我们会以为未来能够拥有比现在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决定现在牺牲一些时间,留待以后享受。当然,到了未来,我们并不会有更多时间,只不过在重复同一个错误。
组织因素。HR部门可能认为,员工在时间和金钱之间的选择和本部门没有多少关系,但大量研究表明,组织因素决定了员工对时间的看法,可能加重员工的心理压力,削弱其社会联系和幸福感。
通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得到很多洞见,比如财务激励会促使员工更卖力工作。但现在我们也了解到,财务激励会让员工痴迷金钱。纽约大学教授朱莉亚·胡尔(Julia Hur)在六个研究中都发现,受佣金激励的员工对金钱的渴望更强烈,愿意为更多薪酬埋头苦干。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烈,也不太愿意为慈善事业捐款——这表明他们开始避免参加有助于增强幸福感的活动了。
基于这一研究,我、朱莉亚和我的学生爱丽丝·李允(Alice Lee-Yoon)分析了一组公开可用的数据,观察绩效激励政策会如何改变工作之外的认知。我们发现,受佣金激励的员工和亲友交流的时间少很多,和客户同事交流的时间则多很多。不管员工工作时间多长,在什么行业,结果都一样。
我们进行的其他研究不仅支持上述发现,还揭示了同一现象:受佣金激励的员工更愿意花时间发展职场人脉,而非与亲友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工作关系更“有意义”,对个人发展更“有帮助”。但这些员工在发展职场人脉时并不会感到更开心。不论薪酬水平和职业类型如何,他们都表示跟朋友相处更快乐。但他们很少花时间这样做。
如果公司政策诱导员工关注时间的经济价值,时间压力会随之而来。小时工更容易将时间等同于金钱,不愿浪费时间,希望节省时间并利用时间挣钱。伯克利教授戴纳·卡尼(Dana Carney)和斯坦福教授杰夫·费弗(Jeff Pfeffer)曾在实验中发现,仅要求员工计算每小时工资,就会大幅提高他们的皮质醇水平,而这种激素与压力相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教授桑福德·德沃(Sanford DeVoe)和他带过的研究生朱利安·豪斯(Julian House)发现,要求调查对象计算自身时间的经济价值,会加重其烦躁情绪,让他们很难享受休闲时间,主动帮助他人的意愿也会降低。我和伊丽莎白·邓恩则在另一研究中发现,如果调查对象被要求计算自身时间价值,就不太可能为保护环境留出时间(即便很短)回收垃圾。
如何开始
尽管你本人及所在组织都可能诱使你选择金钱而非时间,但有些日常行动可以帮助你改变思维模式。以下策略不仅简单易行,还能缓解时间匮乏感,并帮助你夺回时间控制权。
1.个人活动
规划未来时间。就闲暇时间而言,初步数据表明,人们对自发性抱有“天然偏见”:我们就是不希望自己的闲暇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所以我们可能不对周末做任何安排,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但如果做好规划,不被动地消磨时间,我们会感到更幸福。
主动娱乐。志愿工作、社交、锻炼等个人追求可以让你面目一新。我们的研究表明,主动娱乐缓解时间压力,效果比被动娱乐(如看电视或纯粹放松)好得多。我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保罗·斯密茨(Paul Smeets)教授、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雷内·贝克尔斯(Rene Bekkers)教授以及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教授在荷兰调研时,将百万富翁与平均净资产为3.75万美元的人做对比,发现百万富翁更幸福,原因不仅仅是他们更有钱。这些人每天多花半个小时进行主动娱乐活动,少花40分钟进行被动娱乐活动。
延长吃饭时间。近期我和巴黎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曼·卡达里奥(Romain Cadario)调查了1.2万名法国和美国成人的饮食习惯,发现法国人在吃饭上花的时间要多得多。美国人花更多时间选择食物,而非真正享受食物。因为法国人花更多时间品尝美食,所以从吃饭中获得更大满足感,而这会缓解他们的压力。
结识新朋友和帮助他人。虽然和不认识的人搭讪很难,但可极大提升幸福感。志愿工作不仅能带来更大幸福感,还能增强时间宽裕感。这乍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志愿工作占用了你的时间,但付出时间的行为会让你感到对时间有更大掌控力。
花更多时间体验震撼。震撼是我们看到宏大壮阔图景,比如观赏太平洋全景时,产生的积极情绪。震撼强化我们的时间宽裕感,这也解释了为何风景观光、热带旅行,或仅仅仰望天空几分钟都能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
花更多时间旅行。这太好理解了,但美国人对假期的利用尤其不足。这可能跟我们的观念有关:我们认为不上班或有充足休假时间代表地位低下,大人物都忙到没有时间休假。但我和我的学生汉妮·柯林斯(Hanne Collins)的初步研究表明,休假时间更长的员工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当前工作时长等变量后,结果依然没有变化。但15%的员工称在过去一年中全年无休,只有40%的人休满所有带薪假期。
2.购买时间
多数人在考虑如何用钱增强幸福感时,都会想到花钱购买类似夏威夷旅行这样的积极体验。但我们同样有必要思考如何消除每天的消极体验。我的研究表明,这件事实践起来并不简单,但以下建议可供你参考。
将杂务外包。在共享经济中,消费者可通过Angie’s List、Rent the Runway Unlimited以及TaskRabbit等公司,以适当价格将不喜欢的任务外包。如今你可以雇人帮你遛狗、组装家具、挑选衣服、开车送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整理房间,甚至排队买票。但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服务很奢侈,负担不起,所以很难迈出这一步。实际上,花钱购买省时服务,比如购物、保洁和洗衣,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幸福感——对收入低的人来说亦如此。(详见边栏“时间、金钱、特权和愧疚”)但要注意: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过度外包会让人感到时间失控,满足感随之降低。
清楚你具体想放手哪项任务。我们一般只讨厌杂务的某些方面,并非完全不享受这项任务。我和伊丽莎白·邓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Joy展开的新研究发现,相比外卖服务,消费者从Blue Apron和HelloFresh等食材订购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多。我们猜测,这是因为多数人喜欢烹饪;他们只是懒得去想做什么吃,然后到店铺购买适量食材。因此我们回到一个更广泛的议题:将你最不喜欢的任务和任务中某些部分外包。这样你就能花更多时间做你喜欢的那部分日常杂务了。
少做性价对比。寻找最高性价比所花的时间往往比你省下的钱更有价值。为了更便宜的汽油,开车去更远的地方,或为了找到同一件衣服的最低价格,逛多家店铺——这些都不值得。你也不必总要预订到最平价的旅游票。经停航班会耗费大量时间,特别是在错过转机时间或飞机延误的时候,而你往往只能省下很少钱。换个思路,价格并非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用金钱换更多时间不失为良策。
购买优质时间。将杂务外包后,你就可以用空出来的时间做最可能提升幸福感的事,比如陪伴亲友。别一有时间就躺在沙发上。每次打开钱包时,问问自己:这次消费会改进我对时间的使用吗?如果答案是不会,你可能要再想想究竟买不买了。
3.工作活动
尽管工作中似乎很难争取到时间,但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改变日常职场生活,进而获得自我时间。
买回通勤时间。假设你每周乘坐一次公共交通工具或优步(Uber),那么这段时间里不要坐着不动。做一些娱乐活动(比如阅读),或者处理工作,这样你可以提前离开办公室,有更多时间陪伴亲友。即便每周只花一小时,一年下来也是不少时间了。
要求有更多时间。工作日程紧张是造成时间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简单但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要求恢复正常日程。但根据我和哈佛商学院博士生尹在元(Jaewon Yoon,音译)、俄亥俄州立大学菲舍尔商学院教授格兰特·唐纳利(Grant Donnelly)对数千名员工和管理者开展的十项研究,员工在有时间压力时,即便他们可以商议延迟截止日期,也并不会提出这个要求。员工(尤其是女性)会担心,如果要求宽延时间,就会被贴上能力差、不够上进的标签——但我们的数据表明,事实并非总如此,而且员工会高估自己可能给管理者留下的负面印象。
如果员工感到时间紧迫又不能要求有更多喘息空间时,交付的成果可能就算不上理想,自己感到不满意,也让上司失望(这是员工极力想要避免的)。这种结果说明,如果你可以商议调整截止日期,而且确有此需求,就应当要求宽延时间。你的上司可能会毫不吝啬地给你更多时间。更重要的是,延期后你就有机会给上司留下好印象了。如果你是管理者,想想怎样帮助下属争取足够时间(不必担心被苛责),从而发挥出最佳水准。
学习说不,但不要用时间当借口。为对抗时间压力,你可能开始想要拒绝工作和生活中的要求,甚至更想以“太忙了”为借口婉拒他人。但和时间有关的借口有很高社交成本。我和格兰特·唐纳利、哈佛商学院博士生安妮·威尔森(Anne Wilson)、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教授的新研究发现,以没时间为借口的人不那么讨人喜欢或值得信任。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时间是个人可控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对吧?)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你以和金钱有关的借口,或根本不用任何借口拒绝别人的要求,得到的回应会更友善一些。若你真的没有时间,那么说清楚你是受到个人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比如家庭义务或计划外的旅行。
雇主如何提供帮助
如果HR部门帮助员工更智慧地利用时间,向未来雇员证明公司会加强时间宽裕感,就有很大机会提高人才招募和保留率。
用时间奖励雇员,而非金钱。我的研究以及其他多项研究都表明,雇主能从这一策略中获益,因为员工在适当休息后参与度、创造力和效率都会提升。但员工往往不会休满所有假期;在时间和物质奖励之间做选择时,多数员工都倾向于后者。
最近我得到来自207家公司超过20万名美国员工的数据。这些公司都有绩效认可计划,其中37%的组织允许员工将奖励积分兑换成家政保洁等省时服务。只有3.2%的员工会这样做,而67%的员工兑换的是实物,比如亚马逊上的图书。(此外,16.5%的人兑换体验,13.3%的人将积分捐给慈善机构。)
限制员工选择可能会有帮助。在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试点研究中,医生得到的奖励只能是省时服务的代金券。和没有得到代金券的医生相比,收到代金券的医生表示工作和生活更平衡,辞职意愿也较低。所以,如果组织想充分利用节省时间的奖励,或许应该不给员工其他选择。
将时间奖励换算成金钱。另一策略是迎合金钱至上的思维模式,把节省时间伪装成财务奖励。硅谷某HR主管表示,“要鼓励求职者申请工资较低、假期较长的工作,就必须给他们看整体薪酬计划,不仅包括工资,还有医疗、育儿、公共交通补贴、假期、病假等福利,然后计算总价值。这样员工就会知道自己真正得到了多少。”
以金钱衡量非现金奖励,能否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兴趣?对此,我和同事就3000多美国人进行了8次研究。不出所料,当求职者要在年薪十万美元带两周假期的工作,和年薪九万美元带三周假期的工作(其他条件都一致)之间做选择时,大多数人(75%)都选择了薪酬更高的工作。但如果两个选择不变,而将假期换算成金钱,选择更高薪酬的员工比例降到了50%。
在另一研究中,求职者要在两份年薪同为十万美元的工作中选择。其中A工作有四项福利,B工作只有三项福利。不出所料,对照组中超过8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A工作。但在只标出B工作福利的金钱价值后,一半人会选择报酬相当但福利更少的B工作!(注意:起薪较低的工作即便强调时间福利的金钱价值,也不会有任何竞争力——这一发现和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将时间换算成金钱,是极其关键的人才招募策略,因为上述研究都显示,标出福利的金钱价值可给组织树立良好形象:求职者表示,他们会认为这些雇主真正关心员工,也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公司还能享受到另一好处:提升多样性。女性往往认为自己可以争取到有权势的工作,只是并不太感兴趣。标出金钱价值这种简单又毫无成本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公司塑造对家庭友好的形象,进而吸引更多女性申请本公司职位。
...
近20年前,哈佛商学院教授莱斯利·珀洛(Leslie Perlow)普及了“时间荒”这一概念。自那以后,我们了解到大量和时间匮乏心理相关的知识。现在我们所有人应该将这些认知付诸实践了。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和院长尼丁·诺利亚(Nitin Nohria)近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言,“领导者最缺少的资源是时间,时间规划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决定我们做出最有效时间规划的因素之一是,我们眼中这些时间相对于金钱的价值。
你很难给时间标价——它太容易被消耗、挥霍和失去了。但时间得到的关注远比金钱少。很少人会对自己意外得来的一小段时间精打细算。我们每天都计较在一杯咖啡上浪费了多少钱,以及这些钱加起来又会有多少损失;但我们也应关心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以及这些时间加起来本可以带来多少快乐。此外,很少人会筹划未来如何获得一大段时间,在那期间投入有意义的项目中,或享受家庭假期。
今年我们一起下定决心,像对待金钱和工作一样细心对待时间吧。在你花下一分钱之前,想想这次消费是否能优化你的时间规划。在做下一个工作决定前,想想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长和幸福感会受到哪些影响。提醒自己:未来不会有更多时间。真的没有!
作为管理者,你要想清楚在绩效奖励和激励方面,你给了员工哪些信号。问问自己,你是否鼓励员工开口要求延缓项目交付期限、堵在路上的时间少一些、少浪费时间去搭乘非直达的便宜航班、缓解压力并提高生产率。多年来我收集到多个国家的数据显示,你的幸福健康以及所在组织的良好运行,可能取决于你每天所做(以及帮助员工做)的权衡取舍。
尽管将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推动了经济增长,但这是有代价的。从员工到管理者,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考虑为更多优质时间放弃金钱。时间是宝贵资源。反思我们对时间的看法有助于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个人及社会福祉——并帮助所有人逃脱日常生活的压力陷阱。
作者
艾什莉·维兰斯
艾什莉·维兰斯事业生涯之初是名演员。她最出名的角色可能是热门电影《朱诺》中的“白眼女孩”,但很快她的角色就发生转变:她不再给观众带来欢笑,而是开始研究人们为何而笑。
维兰斯现在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关注时间规划、幸福和金钱之间复杂的联系,并经常得到《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她专攻时间和金钱,这并不奇怪;如她所讲,早在孩童时期,她就懂得精心规划自己的时间,写下长长的待办事项清单,她认为,这种对时间的痴迷帮助她渡过了艰难时期:读研时她手头很紧,工作超负荷——她要一边写论文,一边筹办婚礼。维兰斯希望她的研究发现可以帮助更多人逃出极其诱人的金钱陷阱,不要以牺牲时间为代价逐利。她说:“我们很难改变思维模式。但一旦我们做到了,在每时、每天,甚至一生中都会感到更幸福。”
长期主义
我们还应该考虑,关于金钱和时间的决定会对幸福感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从长期来看,选择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高薪工作,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会有极其负面的影响。我的数据表明,以金钱(而非时间)为导向选择职业道路的大学生在毕业一两年后,幸福感急剧降低。长此以往,这种重大人生决策的负面影响会越加严重。
你非常需要考虑之后五到十年里,你将实现的其他目标(不仅限于挣钱)。你准备生养孩子吗?如果有此打算,你可能要更多地选择时间,而非金钱,尽可能减少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你的价值观也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我的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里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自然会开始在决策时看重时间,而非金钱。其他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关注更有意义的经历,而非挣更多钱。
时间、金钱、特权和愧疚
用金钱换时间不是有钱人才做的事吗?并不一定。当然,勉强糊口或财务紧张的人可能很少考虑这种问题。但发达国家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可观的自由支配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和团队通过多个研究发现,只需用40美元换取更多时间,幸福感就能增强(比用这些钱买东西获得的幸福感更多)。比如2017年,美国平均每人花1110美元(每天约3美元)买咖啡,只要两周不喝咖啡,他们就能通过TaskRabbit购买大概一小时的家政保洁服务。
即便如此,很多人仍将购买这种服务和特权联系起来,并感到愧疚。寻求他人帮助也会让我们不安,即便已经付了钱了!我的数据表明,如果我们将不喜欢的任务外包,就会觉得给自己雇用的人增加负担,虽然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也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自己购买了清洁和烹饪等日常服务,这会显得我们好像管不好自己的事。然而,我的数据还表明,当我们找到获得更多时间的简单方法时,幸福感和生产力都会提升。
如果你仍对购买时间感到愧疚,那试着要求他人把时间当作礼物一样赠给你。
另一方面,若你正在为别人挑礼物,记住:相比送省钱的礼物,送给别人节省时间的礼物更贴心,也更合对方心意。注意:如果节省时间的礼物让对方留意到,你的伴侣做的杂务一直都比你多,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省时的礼物正好帮对方处理不喜欢的工作场景或杂务,会更合对方心意。举例来说,假如对方喜欢熨衣服,对节省时间的干洗服务就不会太感兴趣,不喜欢洗衣服的人才更想得到这类服务。
在我们的研究中,收入最少的人会从偶尔几次节省时间的消费中获得最大幸福感。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勉强维持生计的人可能比富裕阶层要花更长时间通勤、打多份工和等待。和传统观念相悖的是,省时消费也许对处在或低于贫困线的人特别有益。
如果我还没有让你相信购买时间不仅是富人才做的事,那么这里还有更多证据:我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的柯林·韦斯特(Colin West)合作,对肯尼亚内罗毕的基贝拉地区进行大型调研。基贝拉是世界上最大、最贫困的贫民窟,这里的女性每周花40个小时做杂务和其他无偿劳动。每周手洗衣服和看着衣服晾干(以防衣服被偷)就要花掉十个小时。但即便在这个女性平均日收入为五美元的贫民窟中,省时服务的市场依然存在。女性有时会付钱请其他人洗衣服或带衣服去当地自助洗衣店。她们还会花钱雇别人去买菜,节省去市场来回的时间。我们这项调研在测试基贝拉女性收到哪种礼物时更快乐、效率更高,是省时服务(烹饪和洗衣)代金券,还是非省时物品(烹调原料)代金券。我们认为,省时代金券最有效。这一假设契合上述观点,即时间匮乏往往伴随着物质贫乏。
但政策制定者经常会低估面向穷人的省时服务价值。我和柯林问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项目的一组学生(40人),最能改善女性福利的,是节省职场女性时间的援助计划,还是为职场女性提供现金的计划。这些有志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学生中,只有10%的人认为省时计划的效果会最好。
另外,零工经济市场对工人的待遇,是否足以促使消费者购买这类服务?关于这一点也是争议不断。虽然我的研究并非针对这类伦理问题展开,但的确发现一些证据证明,客户对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很敏感。如果消费者相信提供者享受工作并得到了好处,就不会对雇用他们这件事感到太愧疚,也更可能选择购买时间。另一实验表明,如果省时服务的广告强调这项服务给提供者带来的好处,而非对消费者的好处,就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点击观看。这表明,若公司为服务提供者提供良好工作条件和有竞争力的薪资,就能获得更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