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洁 彭婧雯 | 文
我们是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中原银行行长王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从一开始就是要做面向未来的银行。”
尽管脱胎于良莠不齐的小城商行,中原银行却早早提出“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银行、数据银行”的口号。发展至今,金融科技带来的改变已经全面呈现。
生逢转型的道路抉择
2014年12月,河南省内13家区市级城商行合并而来的中原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一家资本金逾150亿、资产规模逾两千亿的省级城商行。这也是近几年来体量最大的城商行合并案例。
但中原银行的诞生历史其实还可以向前追溯。
早在2005年,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部分,河南省就提出打造一家省级的法人银行。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正式启动此事。河南省希望能将经营良莠不齐、风险抵御能力弱、行政色彩浓厚的小城商行们重组为一家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筹备组建的那两年,作为筹备组负责人的窦荣兴(现任中原银行董事长)在忙于各家城商行的清产核资、股权和公司管理机制的设计的同时,也看到了银行业被迫面临的颠覆式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呼啸而来,大多数传统银行却仍在“躺着赚钱”。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绩增长已现疲态,监管对于银行影子业务、资本约束、公司治理规范趋严的态势初现,这考验着银行对资产负债表的精细化管理。业内有识者早已嗅到了“转型”的味道,科技、零售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银行家们挂在嘴边的“风口”。
中原银行管理层也早早意识到了未来风向。幸运的是,与许多银行囿于固有机制而无法迅速反映调整发展战略不同,他们可以直接将前瞻的思想赋予这家正在打造中的新生银行。
中原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整体经营走在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前列、创新业务比重大、智慧化水平高。并明确了传统金融、综合金融、未来银行三大业务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中原银行实现“未来银行”的路径。不仅是对线上金融的布局,还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银行业务拓展,确保中原银行未来银行业务行业领先。
王炯表示,其实此前也有一些中资银行提出数字化转型,而且花费不菲,但是只带来了“装备”变化和概念沉积。“这种数字化转型能不能支撑实战?能不能支撑业务的发展?能不能带来经营模式的变化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在王炯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全面战役,是对前中后台的一体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与组织敏捷化
中原银行将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制订蓝图明确路径,第二阶段是组织敏捷化,第三阶段是数字的应用能力。而中原银行在科技方面的野心,是要成为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领军者。
组建之初,中原银行就确定了“科技立行”的指导思想及“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并启动了科技规划和数据大集中等的实施工作。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原银行已有线上、线下渠道重要零售业务等共计15套系统500多项功能模块的解耦工作。在产品线上化方面,中原银行零售业务的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到94%,公司业务达到90%,高频业务基本实现全线上交易。客户在线方面,零售客户手机银行开户达到487万户,覆盖率35.6%。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去年起实施的第二阶段,中原银行便将组织敏捷化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所谓组织敏捷化是把原有机构人力资源重新配置,赋予敏捷组织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资源支配权,减少组织中间环节,改变决策和信息反馈方式,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内在价值。
“要让听到枪声的人去指挥部队。”王炯说道。传统银行往往保持着明显的金字塔层级,上级领导说什么下面做什么,跨部门的合作往往流程长、沟通不畅,上级也很难了解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求。
而在中原银行的敏捷中心,这种架构被打破,形成以敏捷小组为单位的作战单元。小组中的成员可能包括产品经理、科研开发、UI设计、商务合作等。他们带着一个任务而来,比如创设一个产品、营销一类客群、组织一个活动,然后自己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达成工作目标。
根据2019年中报,中原银行全行的组织敏捷化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不仅如此,中原银行还自主开发了中后台管理系统“原心”。“我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王炯自豪地表示。目前,原心项目持续迭代升级,内嵌员工场景52个,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
2019年,中原银行进入三期转型的第三个阶段“数字化应用”。这一阶段,中原银行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数字化的产品创设,二是数字化的应用能力,三是总分行一体化的销售体系。
重构资产结构 寻找新增长点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与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转型需要一张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这张表通常要满足“回归主业”的要求——即压缩同业业务、做好信贷业务,“轻资本”发展——拓展零售业务、发展多元化的非息业务等。
2018年5月,中原银行率先在整个零售条线实施敏捷转型,目前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原银行零售客户数达到1369万户,较年初新增131万户。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29.3%,较上年同期提升6.0个百分点。实现个人贷款余额人民币1,25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人民币205.65亿元,增幅19.6%。
零售贷款的大幅增长与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2018年,中原银行信用卡首年发卡就突破100万张,刷新国内中小银行纪录。2019年上半年,中原银行在信用卡方面布局再次加速,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卡142.1万张。
信用卡发卡量及交易量的增加,也使得中间收入中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达1.37亿元,同比增长1.1亿元,贡献中原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21.4%。
数字转型在降成本方面的效果也显现。2019年中报显示,包括业务营销费用在内的“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减少了6530万元,降幅7.9%。而中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也下降了3.4个百分点。
王炯表示,由13家小型城商行合并而来的中原银行,一直负重前行,但在监管敦促下对不良认定趋严,虽然不良率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加大不良暴露的同时中原银行也加大了不良核销和处置的力度,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
2018年,中原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的比值为98.54%;但2019年上半年,这一比值又下降了12.55个百分点。中原银行表示,目前已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但不良率为2.30%,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历史负担减轻了,也为业务发展和财务上升创造了很大空间。”王炯自信地表示。
中原银行下一个业务的增长点会落在哪里?中原银行作为“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也许增长点会是技术输出。
中原银行一手抓科技一手抓风控,完善大数据产品闭环,推进新一代信贷系统建设和风控模型迭代,逐步打造了科技生态建设并向同业输出技术。其中以房产抵押进行在线评估与秒贷的“永续贷”产品已实现对10家银行的技术输出签约。
在王炯的理想中,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带来银行业商业模式的变化,中原银行想要做未来银行的领军者。“目前银行数字化转型只是效率的提升,但效率提升到一定水平可能就会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