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万元起家,仅用25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踏集团”)就在2016年成为全球同行业前三名的公司。现如今,经过自身发展和不断收购,安踏集团形成了三大品牌群:以安踏、安踏儿童、斯潘迪(Sprandi)、Antaplus为主的专业运动品牌群;以斐乐Fila、Fila Fusion、Fila Kids和小笑牛(Kingkow)为主的时尚运动品牌群;以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迪桑特、可隆体育为代表的户外运动品牌群。这三大品牌群专注各自领域,实现了消费者全覆盖、渠道全覆盖。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2020年新年寄语中提到,“品牌做得好不好,要看在消费者心中的喜好度。……我们不仅要追求江湖地位,更要追求在消费者心中的江湖地位;不仅‘懂生意’,更要‘懂品牌’。”
作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安踏集团洞悉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安踏集团品牌管理的精髓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紧紧抓住年轻消费者,加大推动数字化变革。
品牌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是为了消费者,具体表现是让消费者从“买得起”到“想要买”,再到“抢着买”。安踏集团从创办之初,就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消费者,挖掘真实需求,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安踏集团执行董事兼集团总裁郑捷说,“为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是所有品牌存在的意义。”
集团主品牌安踏的一个典型做法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起初,安踏品牌一直按照鞋类与服装的大概念来区分业务平台,之后,以篮球事业部剥离出来运作,进行品类制的创新尝试,篮球品类取得成功后,为了更贴近消费者,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综训、跑步和运动生活也升级为独立的事业部。
之前,综训、跑步、运动生活等部门是组的形式,主要负责企划,而研发和设计工作有不同的部门承担,营销和推广又主要由品牌中心负责。调整之后,除生产之外的其他工作都在事业部里完成,形成了从前端到终端的一个闭环。组织变革最大的好处是,聚焦真正的消费者,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产品落地效率。
通过架构调整,安踏的各个品类能够直面消费者。比如,安踏篮球事业部推出了克莱·汤普森(KT)2019年全明星款的KT4产品。由于篮球事业部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是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做文章,这款球鞋自然成为畅销品。安踏篮球事业部总经理蔡之本说,“我们始终在思考,消费者买安踏的鞋子,到底买到了什么?买到的是明星效应,也买到了满足运动需求的产品,当然也买到了跟品牌互动的机会,买到了有趣和好玩。”
说到底,安踏实施的品类制度是为了深入理解该品类的消费者,创造他们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产品,将品牌理念、品牌故事最大程度地传递给消费者。品类制度让品牌创造了价值,让价值零售落到了实处。
品牌的生命在于产品创新
长期以来,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只能卖低价,但从2018开始,安踏的一款篮球鞋,在美国却卖到了160美元,大家还要排队抢购。这主要是安踏集团强化产品力,提升品牌价值的结果。产品力也是集团实现价值零售的保障。
强化产品力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据了解,安踏集团2018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为销售总成本的5.2%,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如今,安踏集团在全球设有五大研发设计中心,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安踏吸纳了近200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专业人才。安踏通过氢科技、A-WEB、FLASHFOAM、环保科技等创新技术,与漫威、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IP携手打造的跨界联名款爆红网络,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设计方面,安踏各个品类都有境外知名设计师加盟。篮球品类,有国际品牌设计师Robbie Fuller,是KT系列设计的掌舵者。跑步品类拥有多名来自美国和中国台湾的资深设计师。其他事业部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这些全球化设计人员,不仅设计出领先的产品,还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让安踏的产品力得到加强。
KT系列篮球鞋是安踏旗下最高价鞋产品,最初的KT1产品售价499元,去年上市的KT5产品售价区间为749-899元,2019年KT家族产品销售同比增长60%,年销量在中国篮球鞋品类细分市场保持领先,许多限量版产品还引起了抢购现象。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既说明消费者愿意为心仪的产品花高价,也说明安踏品牌的价值提升。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好的商品自然会得到消费者喜欢,好的设计自然有消费者愿意买单。”
时至今日,安踏品牌的一些高端产品与国际一线品牌相比,并不逊色。原因在于,安踏的产品用材讲究,功能强大,附加价值高,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佳体验。
从品牌角度来看,安踏集团强调的价值零售通过产品力的提升进而带动品牌力、品牌美誉度,最终促进销售;而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价值零售则意味着他们购买商品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使用和功能,还包括通过购买产品的设计、理念、故事、品牌、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价值。
品牌的魅力在于年轻化
每家品牌都追求长长久久,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布局未来,尽量洞悉未来市场,把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牢牢吸引到自己品牌周围。不管是产品的推陈出新,还是营销手段的新颖灵动,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只有自己永葆青春,才能在品牌活动中体现活力和轻松。
从2019年起,安踏集团更强调品牌的年轻化。安踏品牌的定位是“以科技引领极致价值”的专业运动品牌,对年轻运动族有很强的吸引力。据尼尔森消费者调查显示,安踏超过70%的消费者是95后年轻人群,这一比例还在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安踏同样重视儿童运动品牌——安踏儿童。安踏儿童以创新的产品和营销活动吸引了大批忠实的消费者,销售增长位居行业前列,稳居中国第一大儿童运动品牌地位。
品牌年轻化要与年轻人合拍。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强调年轻化,但许多都是想当然的年轻化,因为决策者并没有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没有从年轻人的人性和价值观出发。如今的年轻人个性张扬,认同感强,注重体验和变化,不崇拜权威,不信服传统。安踏摸准了年轻人的脉搏,开设的第九代终端形象店即是为年轻人精心打造,力求做到与年轻人合拍。九代店与传统的体育用品专卖店截然不同,是一个集合了逛、玩、购、定制于一体的“体育潮流打卡地”。
品牌年轻化要时变时新。首家安踏第九代终端形象店2019年在重庆开办,目的是给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一种有趣、好玩的产品和体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重庆九代店整体以篮球明星克莱·汤普森(KT)元素贯穿。除了专属互动体验区外,在门店的其他区域也同样设有KT玩偶展示区域。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找到KT系列相关的衍生周边产品,还可以体验历届KT篮球鞋,订制系列KT专属T恤,获取无法购买到的KT高质感系列产品。
安踏集团旗下另一个品牌——斐乐FILA也聚焦年轻人,同样注重明星效应。该品牌签约木村光希(Kōki,)、吴谨言等新代言人,独家合作中国网球公开赛……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针对年轻人活泼好动的特点,安踏集团特别重视与年轻人互动。通过一些好玩的或者有艺术感的东西,加强与年轻消费者的联系,让他们亲身感受安踏的产品价值。其中,借助IP联名就是安踏带给消费者更多价值体验的一个成功策略。安踏曾经联合美国航空航天局推出NASA主题系列产品,只发售1万双鞋,结果很快被抢购一空。2019年,安踏四大品类又协同联动,与漫威、可口可乐、故宫跨界合作,推出多款热销产品,同样得到消费者的热烈响应。
品牌的驱动力在于数字化
品牌要体现价值和年轻化,离不开新技术手段。郑捷说,数字化的目的是让品牌更贴近消费者,为他们提供更快捷的服务、更及时的反馈、更丰富的互动。安踏集团一直以来重视数字化投资,2019年,已投入2亿元提前布局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安踏携手国际领先的IT合作伙伴实现了订、供、产、销业务链条的贯通,通过品牌销售、供应链与生产各环节信息的整合,使产销协同更高效、更智能化。2020年,安踏集团的数字化战略,将从商品智能化、全渠道多品牌CRM平台建设、全流程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打通等三个方面开展。终端店方面运用多种先进数字技术,比如云货架、自助收银区等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平台,提高了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安踏位于重庆的首家九代店,上下两层,店铺面积近1200平方米,充分采取了数字化技术。首先是自助收银系统,让消费者减少了排队时间,支付更便捷。另一方面,智慧支付、影音视频统一由云平台控制,品牌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店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九代店的“云货架”系统,拥有可移动的屏幕系统,让消费者即时了解产品功能。另外,消费者通过VIP区视频互动系统,快速掌握明星单品及会员专享信息,获取量身定制的搭配推荐。店内还上线了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客流统计、热区分析等数据归集,为改进经营提供数据参考。
安踏集团出色的企业经营和品牌运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据2020年3月24日发布的2019年集团业绩公告:2019年安踏集团全年收益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近3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位居全行业前列。其中安踏品牌收益达174.5亿元,增长21.8%。这是安踏集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佳报,创造了多项发展新纪录。
自2020年年初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整个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和复杂,是许多中国企业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新局面。安踏集团认为危机时期正是推进公司高效变革的良机。
多年坚持推进的“高质量增长、健康经营、精准成本管控”的安踏集团,面对市场变化以变应变。从疫情之初,集团便开始了以“极限成本思维”为原则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控制费用的力度要强于疫情对业务的负面影响。同时,在管理效率提升、柔性化供应链、库存有效控制、渠道优化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抵御风险。具体做法上,安踏集团迅速将业务重心转向线上,1月底开启“全员零售”的创新变革项目,超过6万名员工及合作伙伴参与,盘活私域流量。截至目前,自有工厂复工率达100%,外包工厂也已恢复90%以上产能;集团旗下门店已基本恢复营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只有韧性十足的企业才能适应环境、战胜困难、跨越周期。经过多年打拼,安踏集团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基因,这个基因是公司应对挑战、从“危机”中寻找“机会”的有力保障。
李全伟 | 文 李源 | 编辑
李全伟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助理主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