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很容易成为山寨者的目标,因为开发成本很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事实上,研究表明,现在发布的移动应用中有一半是山寨产品。开发者呼吁平台采取保护措施,但收效甚微。新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担心可能是多余的。
为了解山寨应用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原创产品的需求,研究人员对过去五年中发布的一万多个动作游戏应用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他们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分析和其他机器学习技术来区分原创和山寨产品,发现了山寨产品的两个基本分类:非欺骗性的山寨,很容易与原创产品区分开来;欺骗性的山寨,完全模仿原创产品。一款应用是否具有欺骗性,以及用消费者评分来衡量的质量,决定了它是否会削弱原创产品的销售。“山寨应用可能是原创应用的朋友,也可能是对手。”研究人员写道。高质量非欺骗性山寨应用的下载量每增加10%,原创应用的下载量就会下降近5%。但低质量的欺骗性模仿每增加10%,原创应用的下载量就会增加近9%。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类似但质量较低的山寨产品提高了原创应用的知名度,却没有带来严重的竞争——本质上是为原创应用做免费广告。
关于本研究 《山寨与原创移动应用:机器学习山寨检测方法与实证分析》(“Copycats vs. Original Mobile Apps: A Machine Learning Copycat-Detection Method and Empirical Analysis”),作者:王泉(音译)、李贝贝(音译)和帕拉姆·维尔·辛格(Param Vir Singh),《信息系统研究》(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8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