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旁观者介入培训成为大学用于减少校园性侵及性骚扰的常用方法。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旁观者在有人行为不当或表现出侵略性的时候介入,可以减少此类事件。近几年来,这种培训从校园推广到军队和企业。《哈佛商业评论》采访了开设介入培训班的就业问题律师阿沙·桑托斯,了解公司为何开始向员工提供这样的培训。以下是采访节录:
你开始进行旁观者介入培训的契机是什么?
我做了很多年传统的性骚扰防范培训,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培训里一般都会有一小部分关于旁观者介入的内容。2017年#MeToo运动兴起,联合利华多样性与包容性负责人米塔·马利克(Mita Mallick)让我做一个一小时的培训,专门讲旁观者介入。联合利华希望提供实用工具,并远离支配着传统培训项目的法律合规问题。我为联合利华设计课程,反响非常好。之后我给几家《财富》500强公司,还有律师事务所和公关公司做培训。我供职于美国最大的全球就业问题律师事务所利特勒·门德尔松(Littler Mendelson),公司的名声有助于这种培训有效性的传播。
公司提供旁观者介入培训,是完全代替传统的反性骚扰培训,还是作为补充?
这个由公司自行决定,我觉得两种各占一半。很多州有法律规定或鼓励企业设置法定课程,其中包括典型的反性骚扰培训。不过过去两年里,我扩充了传统反性骚扰培训的内容,将重点更多地放在旁观者介入上,现在一小时的培训课程里可能有20分钟讲旁观者介入。如果公司选择单独的旁观者介入培训,就会向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公司是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在旁观者介入培训里你会讲些什么?
首先我会描述“旁观者效应”,即在出乎意料或不当的行为在眼前发生时,人们倾向于移开目光或惊呆在当场。我会给出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发现该现象的一些心理学研究。我们会谈谈为什么人们不介入职场性骚扰。让人们缄口不语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他们会为声张而付出个人代价,特别是遭到报复。
你希望人们如何介入性骚扰事件?
同事应当设法采取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可能奏效的措施。这个问题没有错误答案。一些人很直接,会说,“这样不好。你这是性别歧视。你得停下来。”还有一些人可能比较委婉。比如在一次培训上,我放了一个视频,有个恶心的家伙在假日聚会里盯上了某个女同事。我们讨论了这里可以用的介入方式,比如插话并岔开话题,转移骚扰者的注意力,或者把被骚扰的人拉走。
如何培训人们克服不作为的倾向?
研究表明,人们会遵循指示,所以我在培训中直接指示他们:如果看到或者感觉到有些事情不太对,不管是开玩笑还是不合时宜的评论,你都要指出来。还有关于“帮助效应”的研究,说的是帮助会传染,只要一个人提供帮助,其他人都会尝试帮助。我们正是希望出现这种效应。
如果成功实行了介入,还要向HR报告性骚扰事件吗?
身为律师,我一向提倡报告。从法律角度来看,公司要先得知某一行为才能加以处理。旁观者不应过分关注被举报者的后续处理——留给公司去决定。前面我说过,阻止人们举报的是对报复的担心。我强调报复是非法的,违反公司政策,这是雇主非常重视的禁令。在问答环节里经常有人提起对报复的担忧,我可以理解。担心自身被波及是人类天性,你举报的性骚扰者可能会针对你。但举报这类事件是很重要的。
有没有哪些场景是旁观者应当特别留意的?
有。一个是由专业人士与客户沟通的第三方服务工作。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觉得自己无法回应或介入,因为不想损害业务合作关系。另一种常见的场景是办公室外的社交场合,会喝酒的话就更要注意。我的工作是为针对公司的性骚扰案件辩护,所以我知道很多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下的骚扰事件,在培训中我也会用到这些例子。
给我们举个例子吧。
有一个案子是,一位管理者带领自己的15人团队去一家餐厅,庆祝团队的一项重要成就。大家都喝了很多酒。晚餐中途管理者要求在座每个人分享自己的一段独特的性经历。这个话题当然非常不合适,每个人都很反感。有两个人跑到洗手间去回避。可是没有人出声制止。第二天几位员工去找HR投诉,但这也无法补救当时坐在桌边的人被迫经历那种糟糕的事件。当时如果有人介入,就能避免那种局面了。
如果介入的目的主要是阻止某一事件继续发展,而且介入会让人们不举报,那么有没有人认为这样的介入会在无意间放任事件一再发生?
我的感觉恰恰相反。我见过的许多案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某些行为一开始相对轻微,放任不管,才发展成严重的问题。我把这样的行为叫作起始点。如果大家都对较为轻微的骚扰行为视而不见,事态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如果在出现早期迹象的时候有旁观者介入,就可以打破恶性循环,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我们在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审讯时交流过。他的罪行不只是性骚扰,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案件当时有旁观者介入,结果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想,假如旁观者介入培训早在15年前就流行起来,现在我们就不会看到有人忍了几十年才出来投诉某个人多年以来的多次侵害行为。我希望旁观者介入培训能够赋予人们力量,让大家能够在不当行为升级为法律问题之前及时站出来叫停。
阿沙·桑托斯(Asha Santos)| 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