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才能避免气候变化给世界带来的最大灾难性的后果。不过,你可能很难找到自己在这个过程里能够发挥的作用,甚至怀疑自己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作为初级员工,或者小企业主,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有用吗?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能否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的措施付诸实施?这个星球似乎注定发生灾难,我们还能保持乐观吗?
本期聚光灯章《引领气候行动新时代》作者安德鲁·温斯顿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哈佛商业评论》向他提出了几个读者关心的关于气候行动的问题,还有一些我们自己关心的问题。下文是采访实录。(YouTube网站可以看到他回答这些问题的视频。)
安德鲁·温斯顿是温斯顿生态战略公司(Winston Eco-Strategies)创始人,商业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的世界著名专家。他的著作有《大转向》和《绿色商机》,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在升温的世界保持弹性》。温斯顿为企业提供咨询,客户包括3M、杜邦、HP、英格索兰、强生、金佰利、万豪、百事可乐、普华永道和联合利华等。
一、如果参与环保活动无法带来利润会怎样?
大家总觉得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就会增加成本。我觉得这个问题过度简化了。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碳排放,能够立刻帮你省钱,比如建筑和城市的照明改装。现在到处都在做这种调整。这样的措施很快就会有回报。现在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其实比以前低。
那么大家又要问,我们怎样才能转向绿色环保能源?或者问,因为碳排放成本更高,我们如何减少碳排放?首先说清楚,成本不会更高。我的意思是,很多方法都不会增加成本。我们会在长期投资方面做出选择,改变供应链的生产方式,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制造产品的方式,抑或产品服务于消费者和客户的方式,减少其碳排放量。做这些事情需要研发,需要创新,但这是投资,不是成本。我们一直纠结于这个字眼,觉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成本。但商业里一切都是成本。这是一项投资,就像公司为营销、研发和员工的投资一样。
建立低碳的繁荣社会是一项投资,而且就目前来讲,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二、我是小企业主。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大公司的事吗?
大公司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我经常被问到关于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应对可持续问题的方式,都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值得讨论。你知道,从一方面来讲中小企业采用的战略其实跟大公司是一样的。你也知道,减少碳排放,或者说减少碳足迹,可以帮你省钱。企业利用公司运营的方式和价值观吸引人才,而企业生产的产品令这种吸引人才的方式更加可持续。
小企业和大公司的差异,很显然,在于两个关键杠杆领域。一个是供应链,大公司可以支配供应商,小公司做不到。但小公司可以跟随本行业内对供应商提出了要求的大企业。第二个是政治影响力,小公司没有像大公司那样的政治影响力。
但小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小公司通常很灵活,可以迅速行动,而且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创新。我把这种优势称为异端性。小公司可以提出更为尖锐的问题,质疑本行业的本质。大公司提出的非常有趣的可持续新技术,往往来自其收购的小公司,抑或是向小公司租借或获得授权的。小公司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我觉得这就是小公司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可以抗击气候变化吗?
我有经济学学士学位,也有MBA学位。我信任商业,也信任资本主义。但我们不可避免地用错了资本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在某些非常重要的地方出了毛病。资本主义的一部分是自由市场。我们姑且算是拥有自由市场。但我们其实在补贴某些东西。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给市场注入资金——于是几乎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市场。
历史上最严重的市场失灵是,我们从来没有为碳排放定价,这意味着燃烧矿物燃料、将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的行为一直在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摧毁经济。我们没有为碳定价,这就是市场失灵。
因此我认为,如果可以给碳排放定价,并且大胆涨价,就可以利用市场和竞争协助解决气候问题。但资本主义也有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性。资本主义让资本、金钱和利润向着社会上层流动,数十年来一直如此。以前的资本主义不受束缚,那时我们还没有采取措施,比如向富人多征税或者打破大公司垄断之类的。假如不对资本主义加以限制,就会造成许多问题。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好的方法。但我们必须纠正资本主义的问题,让更好的资本主义为我们每个人牟利,让世界繁荣发展。
四、怎样的观点能够说服企业领导者采取行动?
理论上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是利用电子表格和全面分析来制定商业决策的。但事实证明,我们凭感情用事的频率也与根据事实做决策的频率差不多。领导者总会有一种直觉(这就是他们能赚很多钱的部分原因),哪怕并未掌握详实全面的数据,也觉得我们应该以某种方式行事,或者转向某个战略方向。
所以我在针对CEO的研究中问他们,促使他们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我发现他们的确会列举出我一直在研究的商业意义,不过好像排在第三或者第四。他们大致明白这个问题对于商业的意义,觉得需要把这一项列出来,但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跟孩子聊天时的动情时刻,孩子很可能是千禧一代或者Z世代,还有跟年轻员工交流,或是近距离地看到热带雨林,看到冰川的融化。促使这些CEO关心可持续发展的是他们的个人经历。他们既要有这份心意,又要动脑筋想问题。头脑和心灵两者都需要。
五、人们声称想要绿色产品,可他们明明只挑便宜的东西买,不是吗?
做问卷调查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我当然想要更加绿色环保的产品,绝大多数人会这样作答。真正会一直寻求和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的消费者比例则很小,可能不超过10%。真正的绿色消费者很少。
我觉得这种现状不会改变。人们仍然需要寻找价格最便宜或质量最好的产品。有时人们难以负担参考更多维度的成本。过去也一直有这样的陷阱,所谓绿色产品的名声并不好,比普通产品质量差。我想,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绿色产品一般比普通产品更好。特斯拉汽车,或者电动汽车,我就有一辆电动车,就是更好的汽车。很多产品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消费者不会根据绿色环保与否来选择产品,而是会参考很多因素,包括公司及其价值观——道德伦理方面,产品对世界的影响。
但我觉得这一直是个“其他条件一样”前提下的问题。如果两个产品的价格和质量都一样,其中一个更加环保,而且是我信任的公司生产的,那我就买这个。会这样选择的人数比例已经增长到非常可观的水平。所以公司必须推出与普通产品质量相当或更好的绿色环保产品,这样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六、我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对抗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吧?
近两年来我在工作中看到一种转变: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司和政府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过去许多年里发展中经济体的态度是,“喂,发达国家,这问题是你们搞出来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你们排放的,你们来解决。这是富裕国家的问题。”
我觉得发生这种态度转变有几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势所趋——气候正在变化,年轻员工要求公司采取更多措施,这样的趋势影响着每个人,而且真实存在。清洁能源价格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每家公司都想转向最便宜的选项。因此,我觉得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追上来,经常有机会反超发达国家。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国家其实有机会更快地实现更加绿色环保的运营。
七、我是一名初级员工。首先我可以做点什么?
听好了,这条路很难走。但我从高层管理人员那里得知,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行动和诉求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公司新员工首先可以提出问题。遇到高层管理人员的时候谈谈这个问题。我听高管说过这样的事。比如千禧一代,与其他世代的人相比更没有界限,这一代会觉得应该去跟别人交谈,去找领导者讨论可持续问题。这是其中一部分。首先要发声,对不对?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出现了涉及气候问题的罢工,一些员工在Medium网站和其他媒体发布了联合签名的公开宣言,表示“我们希望自己的公司采取更多措施”。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你可以去签名请愿。
但在战术层面,你知道,多数公司都有绿色环保小组这样的团队,办公室用品也可以改进。你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不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瓶或纸杯之类的。这样的举动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每项工作都有更加环保的方式。而且你有自己的影响力。在公司谈及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宣传可持续方面重大问题及其对本公司业务的影响,你就能够发挥影响力。
还有,你还可以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对吧?将这个意识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实到投票、饮食和出行方面,这样就是在身体力行,找到了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共同发展的方式。这是最好的起步方法。
八、如何保持乐观?
很难。如果密切关注科研进展,你会发现前景并不怎么乐观。我觉得不应该假装没问题。问题很严重。所以有时候很难保持乐观。但我也能看到,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商业界并不重视可持续问题,最近才重视起来,世界最大的几家公司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所以,至少情况有起色。
巴黎气候协定获得了各国的同意,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第一次达成一致。各国都同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注意能源系统。某个国家表示不再参与巴黎气候协定,但其他国家还在继续行动。
但真正让我感到有希望的是两件事。一是清洁能源经济方面的改变,意味着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施、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和电池等清洁能源相关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速度快得吓人,达到了指数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正在兴建的绝大部分能源设施都是可再生能源设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销售主流。
二是年轻人,为气候问题发声的年轻人。一年前我注意到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在演讲和文章里提过她,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人。一年后她发起一场全球运动。她今年16岁。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孩子走上街头,我们不能忽视。我觉得全世界真正的变化始于街头,始于这些年轻人,几乎每一次都是如此。要注意这些孩子,重视他们对企业和政府提出的诉求。
安迪·鲁滨逊(Andy Robinson)| 文
安迪·鲁滨逊是《哈佛商业评论》多媒体制作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