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局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波动与不确定性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新常态,而企业如何在困境中保证生存乃至发展?这是所有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28年来,德勤通过对世界各地的企业进行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发现能够跨越周期的卓越企业大都具备同一特质——“韧性”,即一种根据环境灵活适应或者及时调整的能力。韧性越好,企业就更富有弹性,并最终转危为安,甚至逆势增长。以本次疫情为鉴,在最初的快速反应阶段,企业要学会如何短期调整、迅速复工;在当前经济复苏阶段,则更要关注未来发展,逐步将战略落地,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和夯实提升“韧性”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数字化,构建企业韧性的最优解
德勤通过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力的构建成为企业提升“韧性”的关键举措。如果把企业比作在黑暗中行驶的汽车,那么其平稳前行就需要四个关键部件的保障。首先是“远光灯”,帮助驾驶者识别前方路况,提前发现“急弯”“深坑”乃至“悬崖”;其次是“仪表盘”,在发现路况危险或车辆故障后,驾驶者可以依靠仪表盘精确把握车辆状况,做出正确判断,进而采取果断措施;第三是“方向盘/传动”,支持驾驶者及时调整行驶状态;最后是“安全气囊”,当冲击无可避免,气囊将提供有效的缓冲,确保安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危机环境下的“韧性”。
远光灯。危机的发生大多有预兆。“韧性”企业往往能够广泛收集市场信号,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精准识别到潜在的挑战与变化,并形成对于未来趋势的主动判断,提前将自身调整为“防冲击姿势”。数字化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预警和应变能力。向外,智能化的经营分析体系可以基于外部数据对市场信号进行监测,针对核心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快速甚至实时预警与分析,提升企业对于环境变化的敏锐度。向内,数字化终端与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触角深入经营末梢,保证客户、员工、成本的细微变化都可以被企业精准识别,并快速汇总、向上传达。
以平安集团为例,其将“三先”作为全面数据化经营转型的首要战略要求。所谓“三先”,即先知,快速准确获取全集团经营信息;先觉,前瞻预测能力和实时洞察能力;先行,落实相关举措并追踪执行效果。
仪表盘。识别到危机来临后,企业还需要尽快做出有效的应对决策。韧性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决断力。这依赖于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决策所需的各类有效数据、基于对自身资源的盘点,抓住核心决策依据,最终做出关键的科学决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着重打造应变决策支持体系。一方面,通过夯实数据基础、配备分析工具,快速盘清“家底”,准确预估现金、原料、库存、人力等资源的变化轨迹。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数据科学应用、引入数据智能,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辅助。国内某领先汽车集团未雨绸缪,借助德勤经验和资产,打造了一整套贯穿企业各个生产经营场景的分析决策驾驶舱——“WarRoom”。在疫情冲击下,WarRoom为各级管理者快速提供了准确全面的经营数据,并提供智能仿真辅助决策的建议,在快速应变、科学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方向盘与传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中台+微服务架构,通过业务和数据的“中台化”,将自身各项核心能力进行解耦,打造成相对独立的、普适于各类业务形态的能力单元。各个业务单元可以进行灵活重组,快速调整成新的业务模式,从而适应危机时代起伏跌宕的市场环境。
通过覆盖企业经营、生产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工具,以及系统的建设,尤其是数据管理、应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使企业的决策可以快速向下传递并执行,达到“如臂使指”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保证企业经营末梢的相关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上收汇总,做到“见微知著”,保证企业能不断优化危机应对策略,避免“颠覆性”错误决策的出现。
安全气囊。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后,韧性企业由于具备较高的经营效能、较优的人员与成本结构,形成了应对危机的缓冲带,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危机。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激发企业降本增效的潜力。首先,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重复操作和低价值密度岗位的替代,进一步优化人力成本;其次,通过各种数字终端和智能功能的使用,可以将员工从低价值密度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日常统计报送、沟通协调的效率,将更多的人力转移到更具价值的客户经营工作中去;第三,企业通过决策大脑的构建洞察驱动能力,全面赋能营销、财务、人力、运营等关键业务条线,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All in数字化
面对前路的不确定,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数字化能力提升上,帮助企业构建“安全行驶”的四大关键部件,是成为“韧性”企业的必然选择。
2020年第二届中国民企卓越管理公司项目(Best Managed Companies, BMC)评选获奖企业80%以上都在利用数字化与科技创新组合拳 “换挡提速”。它们坚持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关注数字化应用的“小波浪”的同时,更关注技术创新的“大波浪”;采用AI+IT的方式推进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的建设,夯实客户/供应商等画像基础,将线上线下数据打通,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现代化、智能化,大幅提升数字化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及决策质量,促进业务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德勤建议企业从以下三大核心能力入手,优先在这些领域推动数字化变革。一是做到“业务数据化”,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数字化建设项目,配套开展业务模式、组织机制、人才文化的改造。二是做到“数据现代化”,要求企业建立职责明确、有法必依的数据治理体系;建立实时、敏捷、自助的数据应用平台;打造全面丰富的企业级数据资产。三是做到“数据智能化”,要求企业站在数据应用视角,依托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围绕“客户”“营销”“风控”“运营”“渠道”五大主题,厘清并实现智能化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程度。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再大的企业都不能摆脱“一夜倾覆”的阴影。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装备“暗夜前行”的四大利器。只有那些具备较强数字化能力,用“数据”和“智能”武装起来的“韧性”企业,才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向远而生。
张庆杰 赵健 | 文 李全伟 | 编辑
张庆杰是德勤中国数据分析及AI业务领导合伙人。赵健是德勤中国民企卓越管理公司项目(BMC)领导合伙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