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8月9日举行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上,我以4大方法、12个预测,系统讲述从数字到场景的商业规则进化,并现场发布新书《场景纪元:从数字到场景的新商业进化》。
为什么是“从数字到场景”?2019年我曾提出“数字商业正年轻”,认为系统数字化的逐步完成,让商业迈入新规则的范式转移。而2020年上半年,“数字”以更加不可逆的姿态,加速深入现实,成为被广泛感知的商业共识。“场景”也从“局部改造商业”,演化为“完整接管生活”。所以无论对于小程序互联网、家庭有效时间,还是直播商业、数字单身、码上城市的讨论,背后都指向需要以“场景”重新思索的生活方式。
谈论场景接管生活,似乎意味着数字即将完成使命。但事实上数字的规则并没有停止,而只是迭代、流动、进化了——数字商业进入场景纪元。
我在2015年写作 《场景革命》 时,是把场景当作“破坏者”的姿态,来思考流量和商业的新可能性。5年过去了,我能真切感受到这一切的潜移默化。场景从一种局部破坏与突围的力量,彻底转变为新商业周期坚实有效的建设者。新的商业逻辑从数据的生产、挖掘进化为场景的开发、设计,算法进入每个颗粒度场景,本质是算法驱动的场景竞争。从数字到场景,新的游戏规则可谓一夜春风。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用了差不多20年,从移动互联网到场景互联网不过10年,已是天上人间。从以信息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认知改变似乎才形成共识,我们又开始思考最重要的场景变化。为何是范式转移?新的商业规则如何以场景为中心?时时场景,处处场景,是不是全新的社会心理基础与商业底层?如此便能解释,为什么漫无边际的数据应该让位于场景化的数据。
品类与定位不再是商业竞争的决定性要素,场景才是。我们设想,除非“人”的本质发生变化,或者“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发生改变,否则层出不穷的新场景很难被认为是开阔的赛道,而只能算是数字时代的泡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此,关于数字化有两个看法∶一是人的数字化背后是何种逻辑,二是人与世界联系的数字化是何种规则。前者表现为人机共存,与AI关联深入;后者表现为万物互联,与连接效率的改善关系密切。这两种看法背后的依据同样是场景。
场景纪元的规则进化,正是以“场景化的人”为中心的连接不断深入。我们需要以“新观念”理解具有“场景身份”的人,以“新器官”理解数字化的车,以“新时间”理解镜像与真实的空间,以“新语言”理解智慧城市的场景叙事。
人、车、空间、城市是“人”的场景延伸,也指向新的场景方法——场景DTC、场景OTA、场景订阅与氛围力。
1.场景DTC
从新观念看待人。场景DTC推动新观念品牌的崛起。
预测一:道德精选——科学、平权、友好;
预测二:社群赋能——从参与式共建到分布式生存;
预测三:技术热爱——信任回归与数字仪式感。
2.场景OTA
从新器官理解车。场景OTA的规则是“软件交互硬件,场景驱动服务”。
预测一:万物车联——复杂交互的场景训练;
预测二:软件生活——续集时代的参数更新与意义寄托;
预测三:机器想象——神经网络创作和信息源进化。
3.场景订阅
以新时间定义空间。场景订阅是以用户时间为中心的场景唤醒与激活。
预测一:付费空间——时间单元的体验式体验;
预测二:场景会员——有用场景的信用型消费;
预测三:芯片时间——脑机接口的新感知参数。
4.氛围力
以新语言诠释城市。氛围力是系统的场景方法。
预测一:场景社交——氛围定义的场景沟通是社交产品探索方向;
预测二:社区建模——嵌入在地性的智慧节点体验规划;
预测三:社会设计——以人性化交通、友善设施、弹性公共空间为重点的氛围系统。
我们不得不习惯于数字时代的不确定性。庆幸的是,场景可以赋予随机的生活另一番意义:选择操作系统,选择软件组合,选择内容服务的差异化,选择新的移动终端策展、社交,组建新的网络,全情投入注意力与时间,我们试图告别脆弱的观念时刻,以新场景的不断涌现,定义何为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
吴声 | 文 腾跃 | 编辑
吴声是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