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MBA中心主任魏航
多年来,在全球商学院中,“重理论,轻实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难题,而许多知名商学院也都积极应对,为培养未来企业领导者做出了有益尝试——沃顿商学院于今年5月开设了全新的商业人工智能课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usiness),这将激励新生学科领域的商业实践、前沿教学和研究;哈佛商学院则实施FIELD课程(领导力发展实地沉浸式体验)多年,通过开展行动导向的沉浸式团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发地将理念转化为实践。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入地发展,与商业和经济密不可分的商学教育也面临着变革挑战。作为中国商科教育的领军院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将数字技术全面、深入地渗透教育领域,积极推动数智变革与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面向未来的人才支撑。《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地采访了上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MBA中心主任魏航,深入解读上财面向数智时代、打造商学教育竞争优势的创新办学历程。
HBR中文版:上财商学院推行本次变革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魏航: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三方脱节,是全球商学院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我们试图破解的核心难题。在动态且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同为应用型学院,与医学院、法学院和工程学院相比,商学院面向的事件和环境更为复杂,现有理论体系也就无法完全适用。在宏观层面,商学院本身非常关心社会经济和技术手段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过程中知识的更新和迭代,但当下商学院教育过于注重本本主义,“唯论文论”也耗费着商学院研究者宝贵的精力,商学研究与商业教育长期失衡,导致了商业学术领域处于封闭状态,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愈发背离。我们的目的则落脚于摸索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起始点,逐步促进商学院教育与实践的接轨。
与此同时,目前疫情催生出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也发生了调整,由以前的外循环主导,转变成“内循环为主, 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方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商学院需要肩负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资源平台,构建适合双循环语境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虽然中国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硬实力不断攀高;但在软实力方面,比如制度体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等等却尚未达到同等水准。我们可以将中国企业视为一个未成年人,拥有了如成年人般的体态,但认知、价值观和自我管理能力尚有欠缺。唯有通过人才培养来引导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方能完成由内而外的竞争能力与市场拓展,从而实现转型升级,而这也是商学院的职责所在。
总而言之,在商学教育环境发生巨变的当下,商学院推行变革可谓势在必行。而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创新型人才更是本次变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HBR中文版:为应对商学教育中实践缺失这一难题,上财商学院采取了哪些举措?
魏航:此次变革的重中之重是“数智变革”。作为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正在跨入数智新时代,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驱动技术革命下的产业变革、企业再创业、管理再创新,构成了新一轮的商业竞争焦点,而“数智赋能”也必将引领商学教育的先潮。比如,上财MBA项目在重新梳理课程与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数智时代的特征注入教学与培养模式,引入智能化模拟教学平台,新增商务大数据分析、数智时代的战略型财务管理和创业创投、金融创新等几个专业方向。同时,学院将AI和VR的力量相结合,筹备建立未来教育中心,以云端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还做出了其他多方面尝试。学院今年将成立实践研究院,在以解决实际商业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商业实践领域的高端产学研协作基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直面管理难题,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为企业运营和管理创造价值。另外,助力中国企业出海也是上财商学院的重点项目。学院设立了500强研究中心,对比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关联,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区别,总结各自优劣,研究适合不同主题下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上海故事”的专门模块,关注并探索上海本地企业及上海品牌背后的故事。
HBR中文版:数智变革具体包含哪些创新和突破?
魏航:如我所说,商学院引入了智能化模拟教学平台。平台中所有的课程模块都会与相关合作伙伴企业共同策划。比如在数智时代的战略型财务管理模块,我们与全球领先的费用管理企业SAP Concur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其全球实践的丰富经验和业界领先的创新性,协同推进战略型中国企业财务官的培养。又如商务大数据运营决策与分析模块,我们与神州数码公司协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授课,帮助学生融入未来的企业及商业实践。另外,商学院计划启用人工智能技术,邀请AI领域的专家走进课堂,传授AI技术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AI的实际应用中,如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这也就与数智变革里的第二个重点紧密相关——AI+VR赋能云端教学体系,即未来商学教育的核心。
我们会将现有案例教学、企业实战模拟等环节更好地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企业实践。首先,未来,我们期望在课程中嵌入AI+VR科技,就像一个模拟实验室,学生只要戴上头盔,就可以模拟很多场景,比如演讲、开董事会、与投资人谈判等,AI则会筛选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商务场景甚至是交谈内容,通过虚拟成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商业能力提升;其次,AI录入的项目资料会进入实践研究院中,供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将课堂里的收获加以应用,帮助他们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提升竞争力。
HBR中文版:本次变革将会带来怎样的提升和改观?
魏航:在未来商学教育的构建方面,数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云端教学体系下的商学教育应该向游戏公司学习,实现场景化,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升级、通关。商学院的未来教育中心计划将商业理论课程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理论的构架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再叠加一套诊断系统。比如通过课后的题目、案例与实践,准确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估,再辅以其他手段让学生针对性提升所欠缺的部分。
商学院也在自主创新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经济在短期内经历从工业1.0到4.0的火箭式提升,如何解决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源消耗密集型再到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的升维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储备和自主创新难题?这也是商学院大力推行“数智赋能”培养变革的应有之义——不但在入学阶段重点考察申请者在数智时代下的眼界格局和创新能力,重要的是通过培养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复杂的挑战。以MBA为例,我们为MBA学员创建的投资与创新模块便是如此,充分整合资源,转化内能,将学校、学生、校友的能量相互赋能,以获得多维度支持,实现从0到1的转变。而这也符合我们商学院办学的三个主要方面——发展理论战略、培养商业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之所以要大力推行以“数智赋能”为核心的课程变革,更为核心和底层的逻辑是因为我们相信商学教育应面向未来,无论是商学院本身、学院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具备顺应未来教育与发展的能力。也唯有这样,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才能有底气和能量为企业和行业的变革者和引领者,甚至是中国乃至世界培养更多卓越的管理者,为人类贡献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学实践和商学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