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放哪儿了?”马克·兰德斯塔疑惑道。他又查了一遍公司网络上前任同事留下的海量文件。“我知道它一定就在某个文件夹里!” 他说。
马克走到窗前,咬着牙挠了挠又痒又热的脸。他审视着伦敦昏暗的灯光,仿佛不翼而飞的文件就藏于其中。周一,刚从调研部调到投行部的他将首次在克里夫银行高管团队面前做报告。因此,给人留下好印象至关重要。他一整周都在忙着做幻灯片,然而,要完成这份报告还需要更多最新资料。他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在米尔豪斯的复杂的文件中。米尔豪斯是一家著名的服装零售连锁店,克里夫银行正打算把它发展为客户。
马克急需一根救生索。
“妮可。”他自言自语道。妮可是他的新同事,也是他在米尔豪斯项目上的队友,她很可能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份应该含有有关零售商当前收购策略的文件。不巧的是,此刻她正在中国三万英尺的高空上飞行,最早要周一早上才能联系上。
马克微笑着回想起妮可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尤其是初次见面时。妮可和蔼可亲,目光炯炯,毫不迟疑地欢迎马克加入这个部门,并帮助他适应新环境。她身穿黑色St. John套装,服帖的棕色波波头,气宇轩昂,看起来精明而专注,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主管。她提议道:“我和大家一样都很忙,不过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
妮可对他照顾有加,介绍他认识部门所有的主管,邀他共进午餐,让他了解最新情况。在一家小餐馆喝酒时,妮可向马克讲述了其上任不堪的往事。上任最后变得疯疯癫癫,被强行赶出了大楼。她告诉马克:“帕特里克的事真是太遗憾了,他是真正的并购大师,对零售业了如指掌,但过去一年他变得越发喜怒无常,行事错乱,还有那些疑神疑鬼的邮件,很可怕,真的。”
“你觉得他现在在哪儿?”马克问道。
“没人知道吧,但我真心希望有人帮帮他。”
一想到要在周末找到一个疯子的笔记,马克感到十分沮丧,瘫坐在办公椅上解开了领带。走廊深处,他听到周五晚上保洁的吸尘器在妮可办公室附近嗡嗡作响。他盯着显示器上绚丽的屏保,深知再卖力地搜索也是徒劳,文件可能已经被删了。
伊恩·比斯利会帮忙吗?他毕竟是米尔豪斯的企业战略主管,而且他们两家走得很近。要是没有他,马克甚至进不了克里夫银行。10年前,在伊恩的推荐下,刚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马克进入米尔豪斯财务部,成了一名研究员。马克和伊恩的关系一直很好,他在米尔豪斯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了克里夫银行的一名股票研究员。伊恩甚至鼓励马克转到克里夫银行的投行部门。伊恩曾向他建议:“只要采取正确行动,提前退休指日可待。”
马克动了动鼠标,退出屏保界面。他开始全神贯注地写邮件,但随后停了下来,他觉得现在找伊恩帮忙可能不妥,他可能不愿意在大周末给自己讲米尔豪斯收购战略的细节。
马克把电子邮件窗口最小化,点开他的演示文稿,开始思考那张做了一半的幻灯片,看来这个周末只能靠自己去拼凑了。
不紧不慢
马克进了妮可的办公室,笑着问:“旅行怎么样?”
“很好,谢谢,只是有点累,飞行的时间太长了。”
对我来说更漫长,马克心里想。
“你呢?”她礼貌地问,“周末怎么样?”
“说实话有点乱。我一直在做新幻灯片,找遍了你说的帕特里克保存的米尔豪斯项目文件,还是没找到,所以只是胡乱拼凑了点内容。”
“哦,不容易。”妮可同情地回答,拉开了书桌的抽屉,拿出一盒瑞士巧克力递给他,他接了过来。妮可补充道:“我知道文件一定在某个地方,帕特里克似乎从不会井井有条地收东西。那份文件可能在一台废弃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里。难道你不喜欢帮别人收拾烂摊子吗?”她喝了一口茶,冲马克眨了眨眼,然后瞥了一眼电脑显示器。
“是这样,妮可,我知道你很忙,但是可以尽快看看我做的演示报告吗?昨晚发给你了。在我们演示之前,我想确保你觉得没问题。”
“马上,给我一分钟。”她盯着显示器说。
马克回到办公室,开始演练自己要展示的那部分内容。他决定重点展示米尔豪斯过去的收购模式和并购活动,以及它对小型零售商日益增长的兴趣。尽管报告欠缺米尔豪斯当前的战略信息,但作为弥补,他一直在密切观察公司为此做的长期的尽职调查,而且掌握了这方面第一手资料。
到了11点半,马克有些坐立不安,眼看午饭后就要开会,但妮可还没回复。他走到妮可的办公室,发现玻璃门关着,她正背对着他打电话。他决定快点去吃个三明治镇定下,这样等他回来,妮可肯定就看完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妮可和她的助理都不在。他只能看着裹着火腿和芝士的美味面包,聊以慰藉。
马克焦急地在办公桌前一顿狼吞虎咽后,回到妮可的办公室,这时距离会议还有不到半小时,他发现妮可靠在椅子上,噘嘴看着显示器。他挤出了一丝笑容,以掩饰内心的不安。
“看着不错。”妮可若无其事地说,然后点了一下鼠标,“我觉得肯定会给人留下好印象,一切都很好,一会儿见。”
会上炫耀
当高级经理们涌进会议室时,部门主管保罗·欧洛克和善地看了马克一眼,马克有些心虚,僵硬地笑了笑。
灯光暗下来,妮可开始介绍:“我们已经和六家不同的零售公司达成了协议,这张幻灯片上是米尔豪斯在服装领域的几家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正在调查的剩余三家公司中,米尔豪斯是最大的一家。”
妮可不紧不慢地展示她那部分的内容,马克越来越不耐烦。他想,这些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如此事无巨细地介绍?他环视了下那些期待的面孔。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去年预测米尔豪斯是否会开展其他雄心勃勃的收购交易。”妮可说道。然后,她眼神一亮,接着点开一张马克从未见过的幻灯片,上面是一个组织结构图,“最近我发现米尔豪斯正在考虑重组的事,这是新公司可能的构架。”
马克愣住了,他再次环顾四周,发现几个经理正带着好奇向前探身子。
保罗首先发言:“这个组织结构比以前的扁平多了,看来他们可能计划把一些业务外包出去。”
突然,每个人都开始发言,就像一群各执己见的国会议员。妮可示意让大家安静,挨个回答了大家的问题,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马克知道自己应该插话问一句,但他脑中一片混乱,这正是他一直在找的信息,为什么妮可有?为什么她不告诉自己?2点钟,保罗宣布会议结束,并称他们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再开会讨论。
就在高管们从会议室鱼贯而出时,马克一声不吭,内心却无比愤怒。即使妮可没有对他隐瞒信息,为什么她在报告中插入如此重要的信息却没有事先跟他说一声?这算什么队友?
“调查做得很好,妮可。”马克在走廊里无意中听到保罗说。
马克愤怒地盯着地板,好像那是妮可。要不是保罗在场,他就会当面质问她,如今只能事后再私下说。
取而代之
半小时后,保罗大步走进马克的办公室。“马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米尔豪斯的内部动向,你能不能联系下你那边的朋友比斯利,可以一起吃个午饭,听听他怎么说。我们得及时关注对方动向。”
马克没有马上答应,保罗的要求让他有点不舒服,毕竟,他把伊恩看作朋友,同时也把他当成商业伙伴。不过保罗是老板,“当然可以。”马克说。
“现在就给他办公室打个电话吧?越早联系越好。谢谢了,马克。”
马克拿起电话打给米尔豪斯总部时,保罗转身离开,他有点希望伊恩不在办公室,但助理马上帮他接通了电话。
“你好,马克!还适应吗?”接到老友的电话,伊恩听上去真的很高兴。
“办公室很棒,可以看到国会大楼,再远一点就是你的办公楼。”马克轻轻说。“我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约你吃午饭,我在零售业务团队,我们想看看能否与你们合作,你什么时候有空?”
“说到这里,奇怪了,我在上周收到了你同事妮可?妮可·科林斯的邮件,她坚持要见我,要不她也一块过来?”
马克差点把午饭吃的火腿吐出来。“真的吗?对,我得和她协调一下时间……”
“我让助手查一下日程,然后安排一下,可能在下周。听到你的声音很开心。”
马克挂了电话,大步穿过走廊来到妮可的办公室,他没敲门就进去了,随手关上了门。
“妮可,保罗让我私下见一下伊恩·比斯利,他是我的朋友,你为什么要联系他?”
妮可迅速将视线移开了办公桌,抬起头来,脸颊发红。“我不在场的话,你不可能去见伊恩!”她自信地站了起来,“我在这个部门为了米尔豪斯这个项目工作了很长时间,如果你觉得你能越过我,那就大错特错了!”
马克决定摊牌:“我明白了。所以这是为了抢走大部分功劳,对吧?”
“大部分功劳?哈!”她笑了起来,好像在嘲笑学校里的玩伴,“我要抢走所有功劳!”
马克目瞪口呆。“放松点,马克,你看起来很紧张。”她大步走过时轻描淡写地说道。她侧着头看着马克,打开门走了出去。
马克迈入走廊,看着妮可转过拐角,一时间震惊得无以复加。他握紧拳头,插进口袋,无所适从,要不是门是玻璃做的,他早就一拳砸到了妮可办公室的门上。
忍无可忍
马克的太阳穴跳了几下,他慢慢走向保罗的办公室,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又觉得不得不说。
保罗在打电话,挥手示意马克进来。
“方便吗?”保罗挂断电话后,马克听到自己不安地问道。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当然可以。”保罗说,露出一丝不耐烦的样子,“怎么了?”
“关于我和妮可的合作,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他觉得听到了自己说话的回音。
“有什么问题吗?”保罗问。
“我可以把门关上吗?”
“公司内部的政策是开门讨论,”保罗带着些许抵触情绪说,“但如果这样能让你更安心,那就关上。”
玻璃门咔哒一声关上,马克深深吸了口气。“我联系了伊恩·比斯利,他说妮可已经约过他见面,从帕特里克离开到我被雇用前,似乎她一直都很积极地想和他建立关系。据我所知,我之所以能来这里工作,部分原因是我的人脉。”
马克继续讲述了为何妮可的演示让他惊讶,一方面他只是想泄愤,同时又担心会把自己置于困窘的尴尬境地,内心十分纠结。他觉得自己就像跑到校长那里告发霸凌事件的小男孩。“我必须说,我有点担心她的行为,也许她只是一时心情不好,但是……”
“介意我和她谈谈吗?”保罗打断了他的话,显然是对需要自己出面调解一事感到不悦。
“没关系。”马克用尽可能肯定的声音回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自己能处理好这件事。”
保罗如释重负地说:“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知道妮可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女性,你应该学着尊重她的成果,我就是这样做的。”
被人暗算后,马克要怎样重新站稳脚跟?
专家意见
麦琪·柯瑞多(Maggie Craddock)纽约高管培训公司“职场关系”(Workplace Relationships)总裁,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高级管理课程教师。
马克认为他遭人暗算,事实上是他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马克可能很懂金融和零售业,但在个人权力方面却是个新手。
任何组织在运作时既是一家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组织结构,动态的人际关系就像骨架上的血肉。我公司对组织内这种动态人际关系的研究显示,许多人会根据他们在家庭系统中内化形成的模式,来获取并放弃权力。通常情况下,职业生涯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你对职场局势的看法,而是当自己的情绪受局势左右后无法进行思考时,你会做出何种反应。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权力风格都是从自己与家中权威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了展现这些风格如何在组织中发挥作用,我公司将一个人在组织结构中的职位级别,与他们达到目的的偏好方式做了对比。这种偏好可以是激发信任、恐惧或同时激发。通过比较人们被正式赋予的权力,与他们使用权力的方式,我们发现了四种主要人格类型:焦虑的取悦者、间接的指挥者、直接的指挥者和施予者。
马克是典型的焦虑的取悦者,他认为自己遭到了暗算,事实上是他自己在暗算自己。从一开始,马克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他把精力浪费在了把办公室掀个底朝天,寻找前任员工留下的电子文档,他应该专注于为即将举行的重要会议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如果一个丢失的文档就能让他如此受挫,那他如何在重大危机中保持清醒?
马克未能在这次重要的演示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作为团队中的新人,他没有带来新观点。像许多焦虑的取悦者一样,他非常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以至于没有任何进步,反而让妮可独揽了所有权力。
马克甚至无法自信地与伊恩交谈,哪怕他们长期保持着积极的职场关系。他傻傻地接受了伊恩邀请妮可的建议,结果却因为希望取悦伊恩的想法,而妨碍了手头工作。他和许多焦虑的取悦者一样,花了很多时间来款待客户,但仍然无法达成交易,因为他们更在意是否被人喜欢,而不是实现商业目标。妮可则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格象限中,表现出了典型的间接指挥者特征,将混乱作为一种控制策略。无论她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事风格,她在会议前没有回复马克,以此来试探他的态度。间接指挥者经常以这样的方式激怒他人,以达到削弱其权力的目的。
这种方法显然对马克有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失去了职业信誉。他不顾保罗更合理的判断,怒气冲冲地跑到保罗的办公室,就像跑去找爸爸解决家庭纠纷的小男孩。同时,作为一个直接的指挥官,保罗只是一味关注结果,却忽略了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为了重新站稳脚跟,马克需要审视自己内在的性格倾向。他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激动,特别是在妮可的问题上。通常,我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对话是与自己的对话。如果马克努力从内部出发改变自身,那么就能更有效地改善业绩。
迪克逊·塞耶
(R. Dixon Thayer)
是宾夕法尼亚州尤宁维尔市战略咨询与投资公司ab3 Resources的创始人兼CEO,也是纽约Bryant Park Capital的执行顾问,曾担任职场保健公司I-trax的CEO。
与其在别人身上找问题,不如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考。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马克! 我了解你的感受。
20世纪90年代有同事暗算我,当时我担任斯科特纸业(Scott Paper)的欧洲高管,直属领导是阿尔伯特·邓拉普(Albert J. Dunlap,后来人称 “电锯艾尔”)。陷害我的是一个同事,他因资历较深有权选择任务,最终挑选了管理欧洲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工厂经营状态良好。鉴此,我不得不改组其他问题重重的工厂,来支持我选择的部门。我们成功扭转了局面,我所管辖的部门也开始有了可观的利润。
这位同事习惯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不容许别人的业绩胜过他。我记得邓拉普第一次访问欧洲时,在公司飞机上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就在我登上飞机坐到CEO旁边前,我看到这位同事溜到了飞机后面。显然,他刚刚抱怨说,我所在部门异常优秀的业绩破坏了他们部门的士气。为此邓拉普对我大发雷霆,说我“毁了欧洲”。我记得他吼道:“我们现在就干掉你,让他们连骨头都找不到!” (在训斥间隙,一位飞行员甚至塞给我一张纸条,问我想不想要降落伞。)
我没有反击,而是通过自身在全球关键计划上的一贯成果和团队合作来证明自己。大约九个月后,邓拉普消除了对我的误解,并最终委任我完成更重要的任务。不过我一直没有原谅那位同事。
相比之下,马克表现得很冲动,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他没有认识到保罗与妮可相处的时间更长,认为她聪明而有主见。作为一个新人,马克对自己不太自信。同时,他要求关门讨论妮可的举动,可能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背后捅刀子的暗算者。和许多人一样,他把问题交给老板处理,而不去了解老板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或者从老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作为CEO,我在办公室的门上和内部博客贴出了四条 “老板参与规则”,基本思想是,在员工找我之前需要阐明自己的目的。规则如下:
1.如果不用采取行动,请勿在周五下午四点以后汇报关键业务以外的坏消息。
2.如果需要我决策,请带上可行的备选方案,以及深思熟虑后的建议。
3.需要我提供个人建议(不是作为老板的建议,而且不要期待我会有所行动——解决问题是你的工作)。
4.想抱怨某人。把那个人一起带过来,否则我们的谈话不会愉快。
我想说的是,我不是想表现得傲慢或不近人情,我非常关心我的员工,但我还要经营自己的公司,如果你想让我同时做你的工作,不要对结果抱太高期望。
马克考虑欠妥的地方就是去找老板,幸运的是,保罗仍然让他参与米尔豪斯项目。马克仍然可以独自从伊恩那里获得内部信息,让事情得到转机,并确保自己为保罗提供最有见地的信息。更高明的做法是,马克可以与妮可分享米尔豪斯项目的成功,使她成为未来的盟友。简言之,他不仅可以设法重新站稳脚跟,甚至可以大获全胜。
黛博拉·科尔布
(Deborah Kolb)
是波士顿西蒙斯管理学院(Simmons School of Management)女性领导力Deloitte Ellen Gabriel教席教授。
暗算是妮可的个人行为,还是部门的普遍文化?
马克面临着是否要继续留在投资银行部的艰难抉择,虽然该部门有望获得巨大回报,但由于没有上层领导的明确支持,他始终都得小心。
乍一看,回到股票研究部门对马克来说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天真,没能想到妮可的友好姿态可能只是假象,而其实她认为马克的到来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另外,在接受这份工作前,马克事先似乎并没有认真了解部门的文化和惯例。最后,他在保罗面前冲动的抱怨行为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保罗是一个放手不管、以结果为导向的经理,他非常重视员工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
尽管所有条件都暗示马克不应该留下,但匆忙行动并非好事,因为只要方法得当,他可以就米尔豪斯项目与妮可建立合作关系,从而获得有利地位。首先他需要弄清几个关键问题:妮可本质上是否是个暗算者?还是这只是她认为马克对自己的新星地位构成了直接威胁,才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暗算别人是妮可的个人行为,还是代表整个部门的普遍文化?保罗对结果的重视,真的代表他可以对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熟视无睹吗?马克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决定,要么与妮可合作并加强合作关系;要么掌控大局,并对伊恩施加影响,以获得米尔豪斯项目。
如果想与妮可合作,马克可以直接邀请妮可,但不可以掉以轻心或有敌对态度。例如,下班后他们可以一起喝点东西,他可以试着表现出一些同情心,并说:“妮可,我不了解这里的行事方式,所以不如大家各退一步,重新梳理一下。你那天的愤怒真的让我很吃惊,我想知道我的入职对你有哪些影响。我想与你合作,因为我觉得我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如果马克发现妮可对这一举措有所回应,接下来就可以协商各自在项目中的角色,并公开承认自己与妮可的价值所在,因为自己与伊恩是长时间的好友,而妮可在克里夫银行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当他们就个人适合的角色达成一致时,马克才能邀请妮可参加与伊恩的会面,同时他要强调自己作为项目主要联络人的地位。假设会面进展顺利,他们还需要商讨今后的实施计划。
当然,马克在通过私下尝试和解与合作之后可能会发现,妮可真的不可靠。不管怎样,马克仍然可以联络伊恩,并保持友谊。他可以提醒伊恩,他是克里夫银行的主要联系人,并请老朋友尊重、支持他的工作。关于妮可本人,马克可以这样说:“请不要和她联系。如果她坚持要和你沟通,请告诉我,我将非常感激。”
无论马克最终做出何种决定,他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重视。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前雇主的团队文化,了解该如何建立关系,并且确立自己作为重要成员的地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