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价值取向的投资者。我也是一名休闲马拉松运动员。当我妻子最近把一个跑步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作为礼物送给我时,我发现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让我重新思考了我的马拉松跑步方式,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
跑步俱乐部有像我这样的消遣型人士,但也有竞技型的耐力运动员。这些人是你看到在起跑线最前端开始比赛的人。他们也是那些在完成比赛时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对于这个竞技型群体来说,跑步不是业余爱好。它类似于全职职业,需要专门指导和认真培训的职业。
我一直敬佩这些努力竞争的跑步选手,远远地惊叹于他们鼓舞人心的表现。加入跑步俱乐部让我有机会与他们并肩跑步,并密切观察他们的训练方式。我对自己的收获大感意外。
请将训练强度设想为三个级别:
低强度。感觉很轻松,而且速度相对缓慢——就像一个人几乎没在努力。
中等强度。这需要将自己逼到不舒服的地步,但远未达到开足马力的程度。
高强度。这是以达到或接近一个人的绝对极限在奔跑。
通常,像我这样的休闲跑步者几乎总是坚持中等强度。它让人觉得具有挑战性,且吸引人——不舒服,但也不是那么无法忍受。它与我们带到比赛中的强度水平相当,因此时间花费似乎非常值得。从直觉上讲,我们遵循的是过去“像你要参赛一样去练习”的指令。
相比之下,许多竞技型跑步者将80%左右的训练时间用来进行低强度训练。他们故意拖延,以如此轻松的速度有条不紊地打下里程基础,以至于看起来他们根本没有做什么。余下的训练时间——另外那20%——主要用于高强度训练。这些都是极其专注、艰苦的训练,具有超人那样的爆发速度和力量。
中等强度训练怎么样?竞技型群体几乎没有花时间做这件事。他们认为这是浪费精力。我曾听到耐力专家这样描述过:“太多的劳累换来太少的收获。”
事实上,研究人类耐力的科学家发现,极端化的低-高强度训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比赛成绩,同时降低严重受伤的风险。许多世界级的跑步选手、自行车手、滑雪运动员和铁人三项运动员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训练的。这一理念也开始进入日常文化,耐力运动方面的畅销书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 )”方面的文章都强调了这一点。
这种极端化的耐力训练方法立刻让我想起了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巴菲特称他的投资方式是“近乎树懒的怠惰”。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年报、浏览商业刊物以及与同事和联系人交谈上。他刻意打下了投资知识的基础——这可能看起来根本没做什么事情。然而,他偶尔会以极度旺盛的精力采取行动,在少数罕见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投资。与巴菲特的做法相反,研究表明,消遣型投资者通常总是在“做点什么”——通过一连串“中等”点滴交易不断涉足市场。
谁最终胜出?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
现在摆在这里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耐力跑步和价值投资。然而,两者似乎都倾向于采用极端化的、低-高强度8-2开的策略来选择工作强度。两者都要求刻意避免一切中等程度的东西。极端化的强度会产生更好的结果。这不仅仅是因为有“2分的高强度”。“8分的低强度”同样重要。它只是为了实现一个不同的目的。在耐力跑步中,它可以让身体建立耐力,而不会因过度训练而受伤。在价值投资中,它允许投资者树立信念,而不会因为过度交易而损失金钱。
我越是想到以上这些,我就越相信类似的想法也适用于更广泛的管理工作。以下是该方法适用于其他领域的三个例子:
·在某些销售环境中,销售周期长,潜在的奖励丰厚,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通常故意长期保持低强度的关系构建模式。大多数时候,他们与潜在客户接触的时候保持不打扰和不咄咄逼人的姿态——这与成见中的“强行推销”大相径庭。在等待时机的时候,他们故意放走中等程度的机会。可是,一旦某一巨大的闲置机会有可能关上大门,他们会迅速行动。这些罕见的、高强度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恰好是由于因接受低强度的工作而慢慢建立起了关系基础——信任与沟通的结合。
·在战略性并购中,业绩记录最好的团队通常是在大多数领导团队会议上表示“无事可报”的团队。同事们可能会纳闷:“为何我们周围还坐着这些精神头不足的人?”事实上,他们是在花时间刻意地监控、学习和跟踪——这相当于跑步中积累里程基础。请放心:这些团队也有变速器,他们偶尔也会用一用它。当合适的机会出现时,这些团队的低强度和高强度肌肉会齐聚发力,产生一个制胜的结果。
·同样,在某些研发环境中,成功带来的收益可以改变人生,但失败的代价则可能是“游戏结束”,人们在此也看到了极端化努力的证据。这些团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价廉的实验、学习和修补。当时机成熟时,他们能够转向大规模的运营执行冲刺。还是那样,如若不是因为长时间低强度的努力所产生的耐力,这种高强度的推进不可能发生。
不过,请注意:即使在极端化强度方法行之有效的情况下,也会伴生巨大的“光学风险”。努力的强度在此时此地总是可以观察到的,而努力的结果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8分的低强度”可能看起来像是在懈怠。当一个人在业绩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按照与同事的比较情况来奖励努力)中工作时,这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比如,销售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根据活动(比如拨打电话的次数)而不是简单地根据长期结果来判断业绩。切回到运动环境,请想象一下你高中篮球队的一名球员故意踌躇,节省精力,战略性地安排轻重缓急,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身体,从而在最需要的时候发挥最佳表现。这样的运动员很可能被球队裁掉,不被录用,取而代之以一个总是在“推搡”的人,不管长期后果如何。
极端化强度法的另一个隐忧来自这样一种误解,即,长时间低强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十分轻松。它们其实并不轻松。天生速度快的长跑运动员发现很难在跑步训练中故意放慢速度(尤其是当其他以中等强度训练的跑步选手擦身而过时)。同样,专业投资者往往难以稳坐不动,无所作为——尤其是耳边充斥着技艺不精的交易者一夜暴富的故事时。竞争性的人脑生来就根本不会克制。这样做需要刻意的耐心、极端的自律以及坚定不移地关注长期业绩。
我既不是学术研究人员,也不是个人生产率方面的专家。可是,当你考虑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提升业绩和结果时,我鼓励你考虑一下你干的这一行中,低-高强度模式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这种极端化强度方法对于许多企业领导者来说值得探究。
哈沙·米斯拉是一家以价值为取向的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他拥有剑桥大学的数学学位和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Northwestern’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商学位,此前曾在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哈沙·米斯拉(Harsha V. Misra) | 文
刘隽 | 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