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辞职潮和高度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使得吸引和保留人才成为雇主面对的主要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雇主正在采取一项基本策略:询问人们想要什么,并试着为他们提供那些东西。
此种应对方式简单得令人心动,但可能是一个陷阱。这种做法倾向于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工作的物质层面,这是目前员工和招聘者心中最重要的。在过去,最首要的问题通常是薪酬,但最近是灵活性——特别是远程和混合制工作。而且,虽然物质待遇是最容易采取的手段(你可以决定明天就发一笔奖金),效果立竿见影,但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对保留员工的效果最不持久。过度依赖这类措施,可能导致雇主为争夺人才展开竞价。
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改善招聘和提高人才保留,将领导者和员工关注的重点从当前想要的,转向为组织和自己打造蓬勃发展且可持续的未来所需的。这种方法就是设计和实行员工价值主张(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这一由四项关联要素组成的系统。
物质待遇,包括薪酬、实体办公空间、位置、通勤补贴、计算机设备、灵活性、工作时间安排和福利。
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包括组织帮助员工获得新技能,并令其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价值的所有方式,例如为他们分配新角色、让他们参与轮岗、提供培训和晋升等。
联结与社群,这是身属大型组织可以获得的益处。具体包括因做自己而获得欣赏和重视、彼此依赖的感受,以及社会关系。这些的基础是充满活力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可以坦率地表达自我,并产生归属感。
意义与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理想原因。它们符合员工渴望改善本地社会和全球社会的愿望,是对员工为何工作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
这些要素随着员工感受方式的不同而变化。首先,员工对四个要素的体验分为短期、长期两种。物质待遇、联结与社群是短期体验(虽然联结与社群的建立显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员工的体验是当下的,他们会因为自己今天感受到的关系和文化而受到鼓舞)。成长与发展、意义与目标这两项则是长期体验到的。
其次,这些要素归属于个人,或归属于集体。物质待遇、发展与成长的机会是提供给员工个人的,而联结与社群、意义与目标则是集体层面的体验。
领导者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要素,确保不会发生厚此薄彼的情况。例如,获得远程工作的许可是员工当前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尽管初级员工也许对居家办公感到很高兴,但他们也意识到这样做是有代价的。前不久,544名美国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接受代际实验室(Generation Lab)的调查,当他们被问到远程工作会失去什么时,74%的人提到了办公室社群,41%的人答案是指导。
在我们为金融服务、软件和消费品等行业的公司进行咨询和做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过为数不多的几位高管,他们在思考以上四个要素如何影响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意识到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联结是多么脆弱,他们已经退后一步,尝试寻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员工获得发展和完成高质量工作都需要的东西。一位采取这一做法的人力资源高管告诉我们:“由于担心人才流失,高层领导者一直跟我们说要‘扔钱留住他们’。但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为员工的发展做了什么?我们正在做的哪些事能给他们目标?’”多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多伦多大学胡静(音译)和雅各布·赫什(Jacob B. Hirsh)的研究发现,人们会为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而接受较低的薪资。
其他研究,包括我们正在做的研究,都强调了过度关注物质待遇的风险。微软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20年上半年61182位微软美国员工的电子邮件、日程表、即时信息、音视频通话以及工作时长发现,远程工作让他们更加孤独,也导致协作减少。而工作关系对很多员工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采访了一位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她前段时间辞去一家大型金融服务公司里令人艳羡的职位,就是因为公司的居家办公政策意味着没人去公司上班。她选择了一家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四天在公司办公的科技企业。作为一所顶尖大学充满活力的计算机专业应届生,受到学校里学生们互相学习、一起享受社交的影响,她珍视与同事们一起工作时自然而然产生的观点交流、能量和友谊。
另一组研究表明,人们有优先满足短期个人愿望的倾向。不久前,我们与一家私营金融集团部门主管的讨论,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这位主管告诉本文的作者马克,他不赞同公司CEO“擅自”催促团队回到办公室的做法,说他自己喜欢居家办公,而且团队成员工作效率高,说明他们也应该被允许完全远程工作。马克说,他相信这名主管的个人效率可能更高,但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初级员工获得指导的情况,以及团队是否依然有紧密的联结感。该主管脸色一变,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重视现在甚于未来、重视自己的需求超过其他人的需求——克服这种下意识的偏见,需要领导者考虑周全,有技巧地进行沟通。
为什么需要系统性的方法
在许多公司里,这四个要素是分开管理的。比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成长和发展,C级高管负责目标。公司也倾向于给这几个要素排序:用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求职者,然后强调发展机会以留住现有员工。这种方法忽视了某一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造成的影响。
以一家服务于工程、建筑和制造业企业的软件公司为例。新冠疫情渐渐平息后,该公司的CEO和其他高管希望所有人都回到办公室,然而员工问卷调查表明,那时人们并不想回去。高管没有强迫他们,但之后几个月里员工参与度分数下降。对员工的访谈表明他们“丧失了联结”,很多人说想念同事或“归属感”减弱。由于参与度分数不断下降,高管发现,员工虽然得到了表面上想要的居家办公,却不怎么高兴。高管意识到,他们之前没有考虑到远程工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员工的社群感。
这种系统性的影响凭直觉很容易理解,但大多数公司却在实践中忽视了。例如,公司为薪酬基准投入了数不清的时间和咨询费用,却很少评估自家员工对薪酬的想法,特别是在考虑目标、晋升机会和社群要素的情况下。
虽然当公司只关注物质待遇时,最容易出现问题,但如果公司一味关注某一其他要素,也会出现问题——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不久前的发现。在吸引人才方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可谓拥有全世界最有说服力、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保护全世界的儿童。毫不意外,这个使命长久以来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招聘和保留人才的主要优势。然而,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的调查表明,组织中与该使命相关的“为取得成果不惜一切代价”的文化助长了欺凌和骚扰,并引发了许多员工离职。在与我们讨论的过程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官员们认识到,通过孤立地宣传无比强大的目标,该组织无意间创造了一种有毒的文化。这种认识促使他们发起倡议,在目标与员工发展、联结和社群之间取得平衡。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个有效且持久的员工价值主张,需要将这四个要素视为一个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的各部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另一家软件公司CEO的经历揭示了这一点。2021年初,这位CEO认识到自己需要用多维的方式吸引员工,他提出了一个混合工作的新政策,尽管新冠病毒的新变种令该政策的发布推迟了两次,但这一新政策异常全面。该政策首先重新强调了公司的目标:共同解决问题,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高层领导者时常谈起公司所做的工作为何重要,以及不同职位的员工如何做出贡献。公司还推出了一个领导力发展项目,以支持学习、心理安全感和协作的文化,并提供一系列成长和发展机会,明确各层级员工如何在组织中晋升。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位CEO意识到项目的各要素是一起发挥作用的。例如,鼓励学习的文化显然支持个人成长和发展,不过对协作的关注也促进了同事间相互指导、分享最佳实践,以及其他形式的联结。员工问卷调查显示,更新目标为公司文化注入了活力。把握好这些要素后,公司针对远程工作的情况提供物质待遇。新政策要求员工每周来办公室两到三天,允许每个团队自行决定最适合其成员的上班天数和工作节奏。公司还加倍投入,让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对员工更有吸引力。
另一个展示整合员工价值主张有效性的例子,是休伯特·乔利(Hubert Joly)2012年担任百思买(Best Buy)CEO后领导公司扭亏为盈。他有意把目标“通过技术丰富顾客生活”置于首位。在2021年《福布斯》的一篇文章中,乔利回忆道:“我们通过追求崇高的目标,并将利润视为成果而非目的,实现了这一转变。”他强调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如何与员工自身对意义的渴求相一致,创造了一个“人的魔法”(human magic)的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专注于取悦客户的充满活力的社群。乔利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津贴,并且重新规划了门店平面图。不过关键在于,他没有采取扭转企业不利局面的传统方法——裁员或减薪,而是进行投资,不仅投资于目标,还投资于文化和培训。
高管在进行系统性思考时,会自然考虑到员工价值主张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他们想知道,“这项变化可能会对员工关心的其他事物产生怎样的影响?”去年退休的清洁剂品牌WD-40前CEO加里·里奇(Garry Ridge),在员工表示新冠疫情平息后希望继续远程工作时,正是这样做的。他告诉我们:“我们提出了‘随处办公’(Work from Where)的理念,这个理念表示,‘我们不在乎你在哪里工作,但我们要求你基于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做决定。’”企业价值观有一条是“在所有关系中创造积极、持久的回忆”,鼓励员工权衡是要为WD-40社群做贡献(这也是企业价值观中的一条),还是倾向于居家办公,并且弄清楚远程工作何时高效、何时低效。里奇说,多数员工选择到办公室工作。他还说,系统性方法可以自我强化:“我们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我们始终如一地采取行动,效益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证据支持这一点:在最近一次的问卷调查中,90%的WD-40员工表示,公司文化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改善,而在同期许多其他组织中,员工的不满程度都在加深。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22年里,WD-40的员工投入度得分一直在90%以上。在那段时间里,公司总股东回报率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收入增长到原来的三倍。公司市值也从3亿美元增长到24亿美元(截至2022年10月)。
领导者应该做什么?
一个吸引和留住员工的系统性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1评估公司拥有什么以及员工需要什么。首先要理解供需两个方面。做到这点需要收集信息,了解组织在四个要素上目前分别提供了什么、员工的感受如何,以及员工想要什么。用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到的数据就足够了。但不要浮于表面,考察员工参与度时,不要只关注分数,还要调查变化的原因。例如,离职意向分数上升,可能是由于员工感到缺乏发展机会,或者与同事缺乏联结感。各种原因都会对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2改变对话。把握了组织在提供什么以及员工需要什么的数据后,要确保管理者及其下属以统筹的方式讨论员工价值主张。如果能明确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减少围绕关键决策背后的“原因”产生的分歧和误解。不要只宣布政策,要解释政策对于公司为何必要,以及将如何在短期和长期让员工受益。
一切尝试改变思维和举止的行动,关键都是要重复和保持一致。因此要确保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熟虑、有条理的对话,阐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招聘与入职(包括让在新冠疫情期间招聘到的员工重新入职)。面试时不仅要问求职者期待从公司得到什么,还要说明你的组织在各个阶段提供的待遇体系。确定潜在员工的需求与公司是否一致,可以减少代价高昂的雇佣失误。此外,明确讨论公司员工价值主张的依据,可以帮助你制定比竞争对手公司更有吸引力的待遇。在新员工入职时,不要只搞“来来来,听我们讲讲企业文化”式的会议,要展示你的企业文化如何支持个人发展和组织使命。
管理绩效。绩效管理系统应当衡量所有四个要素。可以考虑将评估体系(不管是对团队、业务单元还是整个公司)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鼓励员工广泛思考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如何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我如何建立关系、建设社群,并让团队保持积极稳固的态度和能量?我追求怎样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及如何支持团队中的其他人、协助他们学习?我如何确保无论在何时何地工作都能拿出优秀的成果?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持久的对话,以巩固整体员工价值主张。
制定和调整政策。引入新政策或升级过的政策时,一定要说明这四个要素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样将有助于员工思考政策的更广泛影响,意识到自己可能忽略的取舍。这可以避免像苹果公司2022年春季经历的那种抵触,当时它被迫撤回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三天的规定。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报道:“一千多名员工和前员工签署公开信,称该计划效率低下、缺乏灵活性且纯属浪费时间,之后公司决定推迟该计划。”
3持续更新。员工的需求是动态的,应当定期重新评估。大部分公司只需要每年收集数据就够了,但那些经历过重大合并或收购等事件的公司可能需要提升频率。持续评估对于衡量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巩固关系的循环以及紧张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升级。
把吸引和保留员工作为一个系统,有助于避免恶性竞争,让公司的员工价值主张更加难以模仿,并有助于建立清晰的叙述,从而缓解管理者及其下属之间针锋相对的紧张关系。这样做能够让你的组织从对当下需求(无论是签约奖金还是远程工作)做出回应,转为建立一个员工可以充分发挥潜力的环境。要建立一个可以长期繁荣的组织,关键正在于此。
马克·莫滕森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埃米·埃德蒙森是哈佛商学院领导力与管理学诺华教席教授,她的最新著作是《无畏的组织》(The Fearless Organization,Wiley出版社2019年出版)。
马克·莫滕森(Mark Mortensen)埃米·埃德蒙森(Amy C. Edmondson) | 文
蒋荟蓉 | 译 孙燕 | 校 廖琦菁 | 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